今年国中教育会考数学科有2题非选择题,其中第1题得零级分的有1/7、第2题得零级分有1/8,颇高。主持数学科阅卷的台师大数学系教授谢丰瑞表示,有些考生面对问题时,只想直接带入公式或直接计算,缺少连结生活情境的有感理解,以至于答题时无法针对题目情境诠释与解释,因此难得高分。
今年会考数学科有2题非选择题,第1题考疫苗效力,第2题考正八边形环套的几何题,每题满分是3级分。台师大心测中心统计,第一题得3级分有2万1296人(占12.7%)、得零级分有2万4095人(占14.37%);第二题得3级分有3万6862人(占22.56%)、得零级分有1万8167人(占11.12%)。
谢丰瑞表示,今年数学科非选第一题,考生需要理解题目描述中现实生活会发生的人为操作(实验步骤与疫苗订定),看出数学符号与算式在这些人为操作中的现实情境意义,才能顺利解题。
谢丰瑞指出,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疫苗效力不可能大于1」的基本认知都没有,竟然算出600这样的数字,回到题目的题意就变成每1万5000人打疫苗,有600倍的人感染,也就是900万人。她认为,这是缺乏素养的答案,但考生算出这个数值也没感觉到应该是算错了。
此外,谢丰瑞进一步指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符号,也是国小五年级的内容。1%就是1/100或0.01,100%就是100/100或1。但是这次有很多学生以为100%是1/100或0.01,或是100%=100,基础数学观念就错误。
至于数学科非选择题第二题几何题,谢丰瑞指出,第一小题实际上不难,在试题卷上已经给了算出n边形内角和的公式(n-2)X180,学生只要代入8算出结果就可以拿到1级分,但是仍然有约11%的学生连这一步都无法完成,仅拿到零级分。
谢丰瑞表示,国中会考数学科命题已逐步朝向素养导向迈进,学生非选择题的整体答题意愿有进步,但在表达策略以及解题过程中推导、推理或解释的能力仍然需要加强,这是未来还要努力的方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