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华人茶文化协会昨天在台中市国民党党部举办首届「华人工夫茶师评鑑」,茶人除了参加笔试外,还需参加术科考,透过壶泡与盖碗泡二种泡法展现工夫茶艺,茶汤表现、仪轨流畅度及礼仪风范都是评分的重点。
中华华人茶文化协会创会理事长邱锦子致力推广茶文化,近2年来特别发扬工夫茶艺,不仅开办工夫茶学课程,并透过茶业改良场的台湾特色茶风味轮的学习来认识推动台湾茶,举办免费的讲座,策划工夫茶会,让学员累积研习与实作的时数,6日更在台中市国民党市党部举办「华人工夫茶师评鑑」,让用心钻研工夫茶艺的茶人获得肯定。
歷时2天的评鑑中,茶人除了须参加笔试以扎根茶学理念与知识更进行术科考试,透过壶泡与盖碗泡二种泡法展现工夫茶艺,并以台湾特色茶品来呈现茶汤都是目前首创。工夫茶重视茶人的茶汤表现、仪轨流畅度及礼仪风范都是评分的重点。
评审们除了给予茶人讚赏与鼓励,也提醒泡茶要领及礼仪风范让茶人获益良多。前农委会茶改场鱼池分场长郭宽福表示,茶艺仍以茶汤表现为重点,茶人人须了解台湾茶的特性与本质,再藉由工夫泡展现每道茶品的优点。
邱锦子表示,工夫茶最初发源于福建,流传到潮汕地区后才达到其顶峰。台湾早期喝茶的冲泡方式称为「老人茶」也就是所谓的「工夫茶」。用「工夫」而不是「功夫」二字来强调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与器具极具「工夫」外,更将精神、礼仪、沏茶、品评完美融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