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小资族来说,投资标的仍是一大难题。为求安全,有人会保守选择储蓄险。但理财达人十方老师以自己学弟为例,他25岁大学毕业当作文老师就开始月存1万储蓄险,但今年42岁却碰上妈妈得癌症,面临庞大的医药费,恐要保险解约。十方感嘆,他当年若能将同样的资金放入金融股,如今每月约可多领3.3万。
十方在MOMOTV小宇宙大爆发节目上分享这位勤恳工作学弟的故事。这位学弟工作17、18年,月薪从36000成长到42000,每月主要开支就是8000元的房租,以及匯给家人的孝亲费5000元,还定期定额去存储蓄险1万元。
但十方感嘆,儘管这位学弟的做法称不上有错,却因为他「放错」,让他在面临母亲生病这样的人生大事时欲哭无泪,手边没有可动用的足够资金,因此可能要将保险解约,等于过往存钱的努力都成空。
十方指出,月存1万储蓄险,等于一年12万,存满20年,以最高3%利率来计,会累积成354万(不扣手续费、不扣佣金的情况下)。但若是他当年存股富邦金,20年后会累积成859万,就由于「投报率」的差异,两种不同标的的成果相差了500万之多!
十方表示,富邦金在过去的20年里,股价从11.5元涨到了61.2元,涨幅达5倍,年复合投报率是10%。若她学弟当年选了富邦金,形同可以多了500万用来给母亲治病。
另一位来宾「亿元教授」郑厅宜也主张要存股,认为只有金融股可以存,还推荐今年可以存的5檔金融股为兆丰金、中信金、元大金、第一金和臺企银。
十方还强调,切记要长期持有,千万不要把股息领出来花掉。十方以月月定期定额买富邦金来估算,若每月投入本金1万,直接存上17年,在期间都不领出来花用的情况下,以复利效果来计,最后可存到535万,到时再把股息拿出来花,大约每个月有3.3万的被动收入,等于就像养一个儿子在帮自己赚钱,「年轻的时候要做对决定,因为时间不会再回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