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军工巨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受到美国制裁,但旗下子公司西锐飞机在美国的业务却持续成长,专家坦言,制裁措施存在盲点,美国的政策决定者还没有全力以赴,确保现行的制度能够完善。
美国财经媒体报导,从2011年以来,西锐飞机一直都是中航工业的子公司,但西锐未曾被指控出现不当行为,目前也没有迹象显示美国政府锁定西锐进行制裁。
军事专家表示,「西锐不是一家军工制造商,主要产品是私人使用的单引擎飞机和包机服务,但其些技术和专业知识对解放军而言,可能还是有参考价值。」
报导提到,6月初,西锐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出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申请,儘管北京与华盛顿关系紧张,但西锐公司的持续成长,突显美国制裁背后复杂的政治算计。
从疫情期间开始,西锐在美国不停扩张业务范围,先扩建位在明尼苏达杜鲁斯的工厂,又在亚利桑那州增设飞行训练中心,去年宣布在明尼苏达中部的两个机场设立新的销售、维护及培训中心,今年5月又砸下1300万美元(约新台币4亿)在德州扩增一座新的设施。
对此,西锐强调,公司制定完全符合美国制裁、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客户所在的36个国家或地区所执行的措施。早在2020年中航工业就被列入各种制裁清单,限制对该公司的出口,还禁止购买或交易证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