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台北城没故事?紧邻台北市金华社会住宅基地的「台北监狱(台北刑务所)围墙遗蹟」在考古团队的悉心发掘下,不但发现保存完整的尖底(V形)明沟,还发现薰蒸室遗迹,以及2件疑似圆山文化时期的史前陶,不料当学者和考古团队合作,预定8月起在发掘现场等地举办推广教育时却遭台北市文化局喊卡,理由竟是全案将进入文资审议程序,相关活动都要停止,让考古学界相当错愕,直呼北市文化局太离谱!

台北刑务所原先是在1896年(日明治29年),日本殖民台湾第2年,借清朝参府衙门旧址加以修补而成,当时名称为「台北县台北监狱署」,并于1904年另择地兴建「台北刑务所」,牢房呈放射状,透过中央走道与中央戒护台连结,1963年迁往桃园龟山。

据了解,考古团队这次发掘的尖底(V形)明沟与以往日据时期的U形水沟大不相同,目前文献也找不到尖底(V形)明沟的记载。至于薰蒸室遗迹,以往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这次发现呈凸字形结构,其作用可能是对送进监狱的衣物及用品进行消毒,减少传染病发生。

「台北监狱围墙遗蹟」发掘出保存完整的尖底明沟,还发现「薰蒸室」遗迹。(图/黄威彬摄)
「台北监狱围墙遗蹟」发掘出保存完整的尖底明沟,还发现「薰蒸室」遗迹。(图/黄威彬摄)

考古团队挖出2件的史前陶,目前研判是一个是陶把,另一块带点厚度,则疑似是用来支撑陶罐的传统器具陶支脚,至于究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圆山文化,还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讯塘埔文化,考古团队目前还不确定,初步研判陶质接近圆山文化,距今约3千年,是台湾北部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

「台湾考古学会」理事长、台大人类学系副教授江芝华指出,从考古结果来看,台北市其实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歷史深度的首都,市民却不断失去第一手认识歷史的机会,作为管理文化政策的文化公务单位,未积极让市民亲近歷史、学习歷史,这样的态度更别谈会妥善地面对这些好不容易留存下来的证据,这些遗物及蕴含的故事非常可能被打包放置在另一个空间中。

江芝华表示,台北市歷经多次都市更新,很难看到先民遗留下来的痕迹,因此「台湾考古学会」等民间团体原本希望透过这次考古发掘、举办小旅行,以小型导览方式,让民眾注意地下还有很多早期遗留。她强调,考古遗址属于市民大眾共同的歷史财产,不应由行政单位决定能否去看它,文化局有推广公共教育的责任,却停掉民间团体举办的推广教育,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既然市府不愿做,那么就民间团体来做!」江芝华表示,台湾考古学会将在8月4日下午4点到5点,在考古遗址附近的金山公园特色游戏场入口集合,民眾在这段等待文资审议的日子里,届时可带杯饮料来趟古蹟微导览的散步之旅,现场将有专家学者透过周边的展示,认识或许对你我都陌生的「台北刑务所」。

疑似圆山文化时期的2件史前陶出土,将台北城的歷史拉长了数千年。(图/翻摄台北市文化局官网)
疑似圆山文化时期的2件史前陶出土,将台北城的歷史拉长了数千年。(图/翻摄台北市文化局官网)

更多 CTWANT 报导

#考古团队 #歷史 #台北 #刑务所 #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