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动物园每年中元节前后都会举办「慰灵祭」,缅怀逝去的动物朋友们,为让民眾也能表达思念,将于8月20日至30日首度于园内举行「向生命学习–动物追思会」,北市动物园长諶亦聪表示,动物园的生老病死是很好的教材,现场也会设置动物们的生命故事及留言板,盼藉此带孩子探讨生命教育议题。

諶亦聪表示,台北市立动物园作为现代动物园,推广生命教育已成不可或缺的一环,自1924年起,几十年来仅提供给园内员工缅怀往生动物的「慰灵祭」活动也开放民眾参与,今年特别于园区「生命纪念碑」旁设置感恩留言区,提供民眾用文字表达对逝去动物的思念。

諶亦聪也说,追思会将于现场设置留言板、动物照片及故事等,还有各种生命教育课题,例如为什么动物园为已逝动物举办告别活动,再衍伸到想对过世的亲人说什么话等,盼动物园的生老病死能成为教材,能让孩子探讨生命教育议题。

动物园表也说,近年来经歷大猫熊「团团」、长颈鹿「菊忠」、大食蚁兽「口袋莎」和马来貘「貘克」等备受大家关注与爱戴的动物朋友们逝去,希望藉由与粉丝们一同缅怀动物朋友们的过程,能抚慰大家因为失去牠们而感到哀伤的心情。

至于不少人关注动物逝去后遗体是否会制成标本,台北市立动物园发言人曹先绍说明,动物园未来照顾动物会走向濒危与极度濒危的物种,标本这块不限于大象林旺爷爷的型态标本,动物皮毛、骨骼都会有其价值,未来就标本制作上,会与专家讨论排定优先顺位,并盘点现有动物资源,目前园内正进行标本典藏运用计画及评估,会再收集各方意见。

#团团 #貘克 #动物 #动物园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