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电子书产业发展,文化部宣布投入1亿元,推动「扩大图书馆电子书计次借阅」政策,立委邱志伟今协同出版公协会代表、专家学者开记者会,担忧该政策会取代「纸本书公共出借权」,且获政策补助的电子书仅占整体25%,因此喊话政府不应偏废纸本书政策,同时将买断式电子书纳入政策范围,真正带动出版产业发展。
邱志伟指出,文化部需说明「电子书计次借阅补助」是否会取代「纸本书公共出借权」,根据教育部公共出借权政策统计,2022年补偿酬金仅发放29万多元,相较2021年减少近10万元,执行成效确实不如预期,但公共出借在国际行之有年,各国政府以此保障本土创作和出版,台湾也应延续正确的政策方向,检讨如何优化推广,而非放弃。
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李再星说,电子书计次借阅补助政策立意良善,但图书馆计次式电子书仅占全体电子书品项25%,他呼吁,政府应扩大纳入图书馆买断式电子书品项,邀请产官学成立「电子书零售观察小组」,及时调整政策,还有协调各地方图书馆,公开分享所有电子书的借阅资讯,以此分析应用,帮助未来政策研拟。
台北市出版公会理事长赵政岷说,文化部、教育部及各市县政府图书馆,既然已打通资讯流通,应让公共出借权补助全面适用,同步嘉惠创作者与出版文化事业,让政府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另外,目前补助「计次」电子书是採单次12元(3元给平台业者、9元给出版社),本质是授权费的概念,与公共出借权精神有落差。出版公会全联会副理事长陈浚升表示,出版社还要与作者讨论拆分9元,根据个别合约,与纸本公共出借明定创作者分得70%、出版者分得30%也不相符。
陈浚升说,现行纸本公共出借权试办将在年底期满,建议政府「增加试办图书馆、简化申请步骤」办理,研议正式的实体书公共出借权;政大教授邱炯友说,目前我国仅选定2家图书馆试办公共出借,未来政府应积极扩大更多公共图书馆的参与,搭配电子书借阅纳入公共出借权。
邱志伟总结,出版业产值相较10年前已大幅减少100亿元以上,政府应正视出版业困境,给予稳定、精准的政策协助,聆听多方意见,达成最大共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