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5日举办扩大数位阅读及优化图书採购机制记者会,宣告9月起20个县市读者借阅电子书将无上限,同时也推动公共图书馆採购图书不低于7折,期盼达成保障实体出版永续及促进数位出版发展。对此出版业者虽多半乐观,但对于未纳入电子书买断,以及担心影响B2C市场,仍期待文化部提出更扩大、更优化方案。
文化部长史哲指出,数位时代以及网路时代对出版业的打击之下,商业性受到衝击,但文化性价值应该被保持,因此政府应该要出手,而后每年至少1亿元挹注在电子书的按次付费。他指出,现在全台的购书经费地方政府加起来大概4亿多,用在电子书的经费,地方政府加起来不到5000万,只不到我们购书经费的1/10「所以说在数位的时代台湾的最强项,我们却配置的最低的公共资源在电子借阅」。新政策9月1号开始,全国各县市的电子借阅无上限。
会不会有人1亿元用不完,史哲认为1亿元很快就用完,因为自去年开始实施生生有平板,他反而担心是不够用的。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则认为,此次电子书计次借阅上限打开,将使「市场更蓬勃、阅读更有价」。同时也是累积繁体中文资料库,「要保有台湾内容和繁中世界的出版量,才会有主体性」。
远流出版董事长王荣文则期盼扩大电子书计次借阅及优化图书採购能「扩大再扩大、优化再优化」,希望透过文化部的力量,未来所有公务机关、各级学校都能用7折的价格进书,而不用担心违法;而现在1亿元的扩大计次电子书可以提供给将近1000万人阅读,未来希望有机会扩大到2.4亿元,就可以给2000万人阅读,也希望电子书计次借阅能统合成有力量的文化平台,在一本书一次借阅支付12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8元、30元,「让出版社在纸本没落时,电子书仍能成为生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