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客语教师的专业知能,增加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并促使一般教师加入客语教学的行列,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于110年开始,每年推动「客语深根服务计画」持续耕耘,开办「客语师资专业知能研习课程」,今年特别委托长期投入客家艺文创新开展,作品荣获《WSD 2022 世界剧场设计大赛》肯定的「新古典室内乐团」,于6月至8月,规划三个系列主题课程,包括「工艺美学传承」、「客家音乐戏剧营」及「客家文学创作营」,并邀请工艺职人、表演艺术家及文学家等各领域专业人才担任讲师,藉以强化客语教师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工艺美学传承系列,涵盖了包括客家服装设计、纸伞、建筑、新娘头花、三把头技艺等多元的内容。学员们透过职人分享与指导,深入探讨传统工艺的技术及学习职人的精神;客家音乐戏剧营的课程包含剧作赏析、歌唱、肢体训练及观摩剧团彩排等,让学员认识剧场世界,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声音。并透过实际排练,提升学员们的表演感知与技巧,帮助客语教师更得心应手将其融入在教学中;客家文学创作营则聚焦于客家文学的创作与转译,学员们将即兴创作的诗词、散文转化为戏剧,实现了文学与表演的巧妙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客家文学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高雄市客家委员会主委杨瑞霞表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客语当下是以客家人的视野看世界,同时了解客家族群的歷史和文化,歷久弥新的客家传统工艺,撼动人心的音乐戏剧表演和文学创作,皆蕴涵着客家社会的风俗民情、生活方式、行为思考模式及价值观等,而将其融入教学中,不仅使课堂更为多元活泼且生动,也启发学生传承客语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以及促进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与客家音乐戏剧营的刘老师表示:「这次研习让我发掘出不一样的自己,带给我很大的成长及成就感。」而参与客家文学创作营的彭老师表示:「我是讲海陆的,在高雄算少数,这次能够将自己写的客语文本转变成剧本,并和同学们一起演绎,启发了我持续创作,让更多人听见海陆腔的渴望。」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长期积极推动客语復兴及客家文化传承,有鉴于客语向下扎根、客语师资长期培力的重要性,将持续不辍的办理相关研习与活动。客家语言及文化传承这条路上,充满了感动及惊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雄好客」官方脸书,一起加入客语传承与文化推展的行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