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今天公布最新调查指出,有逾半数国人没诊断出高血脂,诊断率比日本少3成,医师进一步警告,不控制血脂,动脉粥状硬化风险将增加3倍,且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人独有的疾病,在青壮年、中壮年族群的死亡比例已经攀升一样高。
根据卫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统计结果,国内十大死因包含心臟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这四种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动脉粥状硬化有关。
另外,106-109年国民营养健康状态变迁调查结果也显示,台湾18岁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而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以及其延伸的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
为了提升民眾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视,九月心臟月,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今宣布在健保快易通APP上架《畅心无阻,推动「心」健康》系列卫教懒人图,希望提升民眾对自身血脂数值的重视,以及获取相关卫教资讯与破除常见迷思。
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理事长暨臺北荣民总医院内科部心臟内科主治医师黄柏勋表示,迎战高血脂威胁,国人应掌握「1不、3要」:不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才治疗、医病于发病之前,所以要规律检测、及早就医、稳定治疗。
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石崇良署长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病人数持续增加,其中,高达79%源于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据108年其延伸的住院医疗费用约占健保支出10%、将近638亿元。所幸,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80%心血管疾病可以预防,提升国人对高血脂的病识感与血脂数值的重视刻不容缓。
黄柏勋说,许多中壮年族群存在「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是长辈才会有的疾病」的迷思,但事实上绝非如此,检视各年龄层的心臟疾病死亡比例,更发现惊人的结果,25至64岁的青壮年、中壮年族群,其死亡比例竟与65岁以上长辈激似、仅相差3%左右。
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秘书长暨成大医院内科部部主任刘秉彦指出,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风险为健康民眾的3倍,而主要原因就是俗称「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过多。
「低密度脂蛋白如同乱丢垃圾的坏人,会把胆固醇丢在血管壁上,随着「垃圾」越来越多,血管便会变得越来越狭窄。」
刘秉彦表示,随着可以通过的血液变少,体力变差、头晕嗜睡等症状便会接踵而来,血管堵塞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且「堵哪里,坏哪里」,若堵塞在心臟血管,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在脑内,会造成脑中风;出现在周边动脉,则会造成周边血管阻塞等。除此之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肾臟病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黄柏勋理事长说,每年定期筛检、了解自身血脂数值是血脂控制最关键的第一步。然而,我国高血脂诊断率仅有52%、仅半数国人知道自己罹病,对比同为三高的糖尿病与高血压,前者诊断率高达77%、后者也有63%。放眼亚洲地区,更是远低于日本的80%、韩国的63%。
刘秉彦建议,国人应该依2022年最新版《台湾高风险病人血脂异常临床治疗指引》建议,每年追踪自身血脂数值,一般民眾应控制于130mg/dL以下;糖尿病、肾臟病病人应控制于100mg/dL以下;若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族群、甚至反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超高风险族群,应分别控制于70 mg/dL和55mg/dL以下。
若忘记自已血脂数值或控制标准,只要打开《全民健保行动快易通》,即可快速检视相关数值与卫教资源。根据过往经验,发生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疗程展开一年后,高达三分之一的病人中断服药;两年后,更有超过一半病人放弃治疗。提醒民眾,若对疗程有任何疑虑,也切莫听信偏方或中断治疗,透过与医师配合,才能夺回人生主导权,享受畅心无阻的「心」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