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感到精神不济、头晕目眩可别轻忽,有可能是心臟跳太慢惹的祸!心臟若跳动过慢,会造成血液难以提供充足氧气到身体各器官,若缺氧的部位发生在大脑,将引起精神恍惚或短暂昏厥,可能进而导致摔倒受伤的严重后果。治疗心跳过慢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装置心臟节律器,目前不仅在节律器本身有能够侦测『情绪波动』以调整心跳的智能速率节律器可选择;在术式上若想降低心臟衰竭的风险,也已有最新的左束支起搏术式问世,建议患者可于术前充分与医师讨论,经医师审慎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奇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威杰表示,正常成年人心跳每分钟跳动约60至100下,若每分钟心跳低于60下,就可能为心跳过慢。心跳过慢发生的原因包含:身体老化、心肌病变、心肌缺血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等,若医师判断心跳过慢的状况需透过医疗治疗介入时,则需积极治疗。若病理性心跳过慢的问题不改善,恐增加心臟功能异常或是心臟内形成血栓的风险,最严重会引发心臟衰竭或中风或猝死。

李威杰医师表示目前治疗心跳过慢的方式,主要是装置心臟节律器。当病患心跳发生异常,没有跟着身体需求加快心跳次数,或是不规律跳动发生「漏拍」,心臟节律器就会发出电流刺激,促使心臟维持在适当心跳。目前临床上有多款心臟节律器能选择,其中智能速率心臟节律器,能够侦测心肌电阻变化,让心臟随着情绪起伏,调整符合生理需求的心跳。让患者在面临惊吓、害怕、紧张等情绪时,心跳也会随之提升。

李威杰医师补充,新型的心臟节律器有些具有远距监控功能,可以长时间纪录心律资讯,利用云端技术上传到医院。医疗团队能够在远端监控病人心臟状况,一旦发现特别异常,会主动联繫提醒尽快回诊。偏乡与离岛就医不便民眾,医师也能凭藉远端数据观察病况,减少回诊所的舟车劳顿。

李威杰医师指出,过去传统装置心臟节律器是把导线置放在右心室,当心臟节律器侦测到心跳异常或过慢,刺激心臟加快跳动,右心室收缩会比左心室快,所以导致左右心臟收缩不同步。虽大部分病患都能承受这样的状况,但当心臟节律器使用率大于50%以上,原就具有心臟衰竭潜在风险的病人,就有可能在装置心臟节律器2-3年后诱发心臟衰竭危害。

李威杰医师表示,目前最新左束支起搏术式,会将导线放到靠近心臟生理传导的左束支的位置,能将刺激讯号同时传达到左右心室。当心臟节律器发出跳动刺激,左右心室能够没有时间差同时起跳,进行同步收缩,大幅降低心臟节律器带来的可能心臟衰竭危险。国际医学界已越来越重视相关议题,未来将是相当重要的心臟节律器装置技术。

李威杰医师提醒,接受心臟节律器手术前,一定要与医师确认装置的心臟节律器类型,了解未来是否能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传统心臟节律器会因核磁共振检查产生的磁力太大,导致节律器损坏或伤害心臟。所幸目前较新型的心臟节律器,已经克服相关难题,患者可以安心接受检查。建议患者装置心臟节律器前务必与医师充分讨论,确认最适合自己的心臟节律器,术后也要规律回诊检查,以保心臟健康。

#治疗 #心臟节律器 #缺氧 #心臟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