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面对极端气候与能源危机,积极推动净零碳排,由于各国政府逐步落实净零碳排标准,全球产业供应链正式进入「绿色淘汰赛」。大同集团总经理暨大同智能董事长沈柏延表示,如何让减排、零排放由禁止企业进入转为绿色商机,将是全球市场未来竞争关键,台湾企业不转型将寸步难行。
欧盟今年10月开始「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要求进口商申报排放量,并採购相对应的CBAM凭证,产品才能进入欧盟。台湾政府对于每年排碳量超过2.5万吨的排碳大户,明年起开徵碳费,预计约500多家将被徵收。
国立台北大学教授李坚明表示,台湾每年出口金额超过4500亿美元,为全球重要供应链,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台湾必须学习国际经验,建立台湾模式的《巴黎协定第六条》,纳入国际自愿性碳权抵减碳费机制,利用碳权交易所触动台湾净零机会。
李坚明教授认为,台湾碳交易所的设立,让国内碳费及自愿性碳交易的订价制度得以运作,碳权交易透过价格发现促使低碳与负碳材料科技产生绿色溢价,促进低碳与负碳科技商业化。他认为国际已开启净零赛跑,未来30年迈向零的倡议压力,从企业角度会扩散到供应链。
沈柏延表示,随着碳税、碳关税的徵收,将增加业者税赋成本,甚或无法出口、失去外销资格。未来的竞争关键是企业如何应对变化,进一步创造新商机,以及如何让减排、零排放由禁止企业进入,转为绿色商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