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日前揭牌,官员透露,将于2024年订定徵收费率、2025年徵收碳费,并搭配优惠费率制度,让外界质疑环境部减碳的决心,环团今天呼吁,应在今年年底前确定起徵费率,费率应在无优惠费率的前提下,碳费每吨500元起徵,并以2030年增加至每吨3000元为目标。
环境部部长薛富盛近日接受专访时透露,碳费费率将考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免造成绿色通膨。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研究员林彦廷表示,薛富盛提及的「绿色通膨」,考虑CPI等,让环境部像是站在产业的角色。
环境权保障基金会专职律师吕冠辉说,环境部近日陆续预告碳交易相关子法,但碳费子法仍无下闻,如依一般程序,就算明天预告碳费子法需要60天时间,且还要召开碳审会决定,碳费费率势必要要明年才能决定,碳费徵收时程不断延宕,但「不能在没有碳费收取前就建立碳交易市场」。
台气候行动网路研究中心执行长赵家纬则说,气候法明确提及碳费的订定要基于公平、外部成本内部化等精神,薛富盛受访时却提及「绿色通膨」,但依世界各国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计算,如美国提及要达190元镁金、约台币5800元,如以现行环境部规划的调升速速及方向,不仅难反映外部成本、也难克服工业减碳惰性。
赵家纬强调,如以300元起徵价格已低于韩国碳交易价格,并低于新加坡水准,300元及500元代表的意义是否要针对制造业大排放源补贴,如以300元徵收相较500元徵收,则每年就为排放源减徵240亿元,在气候紧急时代不被允许。
台湾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仲恩指出,国外碳费考量指标为以减量目标推算,如目前要达到2050净零碳排目标,回推碳定价要达多少才能促成一定力道的减碳,或是用社会成本外部成本,回推排放一吨碳的成本是多少计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