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揭晓,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亚谷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克劳斯(Ferenc Krausz)及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吕利耶(Anne L’Huillier)3人共享殊荣,所研究物质中电子动力学产生的「阿秒光脉衝」等相关实验方法,获得表彰。学者分析,这项科学研究成果能应用于电晶体元件、3C产品与电脑CPU研发,有助于科技精密发展。
「阿秒光脉衝」概念来自于「阿秒物理学」,而「阿秒」指的是10的负18秒,比称为「皮秒」的10的负12秒更快,当中引发的原子内物理现象,主要利用雷射产生光子脉衝。
阳明交大生医光电研究所助理教授贾世璇表示,全世界科学家均致力于找到捕捉物体移动瞬间的更快速技术,而今年获奖的「阿秒」研究方式,概念类似于相机快门,能以超短的瞬间撷取到物体移动状态,逻辑相同于「超快光学」学理,以更精准的光控制强度雷射,够达到极为惊人的瞬时功率。
阳明交大电子物理所教授罗志伟解释,「阿秒光脉衝」研究不仅可应用于雷射领域,以操控各种科学材料,包含电晶体元件、3C产品还有电脑CPU核心组件等部分都能使用到相关技术,相关技术甚至可让绝缘体变成导体,实现更高速的元件控制。
中研院物理所助研究员温昱杰则说,雷射技术的快速进步到能够导致新的科学发展,时间点主要从2000年左右开始,「阿秒」也是在此后而被研发出来,让人类逐渐开始懂得以此实验方式来开发、捕捉各种科学材料。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