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官田区是水雉主要栖息地,农田旁的水圳却成「隐形生态杀手」,其两侧垂直平滑的U字型「三面光」设计,繁殖期过后,出生不久的鸟宝宝,一不小心水圳,就无法爬上来,有时还上演亲鸟冒险跳下去护子的景象,如果没有被发现,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相较早期使用泥土,现代化的水圳使用水泥兴建,并採三面垂直平滑的U字型「三面光」设计,降低漏水或溃堤机率,但也因为这项设计,俨然成了生物陷阱。
「别说是鸟类,连蛇都爬不上去!」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观察,园区附近的农田水圳都是「三面光」设计,其中,有的里面还增设一个高低差超过20公分的垂直断面,有的则如同「无尾巷」,让生物没有地方逃出,即使发现少数有斜坡设计,但实际测量宽度仅5公分,助益不大。
李文珍说,这样的水圳设计,不仅让生物无法爬上来,水流也变得很急,若下大雨,生物容易被冲走,有的小水圳在菱角田旁边,很容易让雏鸟掉下去,过去经常发现掉进水圳的生物除了水雉,还有彩鹬、白腹秧鸡等,一接获通报,园区巡守员想尽办法把牠救出,有的水圳很深,救援时也是「心惊惊」,但最怕的还是没救到鸟仔。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林业署嘉义分署日前与当地巡守员会勘;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保育推广组组长薛美莉表示,后续会和林业署开平台会议,邀请农水署一起讨论改善方法,届时她会提出国内外案例作参考,或是建议如未来在某些水圳节点做45度的缓坡,让生物能爬得上去、走得下来;若会议有结论,也考虑在官田建立一个示范区,如果成效佳,再逐步推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