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疫情趋缓,国人戴了快三年的口罩渐渐拿下,有医师开始担心,在新冠疫情期间病例数下降的流感、肠病毒等流行性疾病,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爆发。而面对流感,中医有什么对策呢?卫福部臺北医院中医科医师赖博政表示,除了以中药对症下药,也可以按这两个穴位来培养人体的正气,提升免疫力!
流感在中医中,分为风寒、风热、风湿三种症状。其中,风寒的表现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无力、打喷嚏、流鼻水;风热有发热、头痛、喉咙痛、卡痰、胸闷的症状;而风湿则会出现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全身紧绷的情形。中医会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再对症下药。例如病状以风寒为主,会使用辛温发表的一些药物做治疗,如麻黄、桂枝、生姜、紫苏;如果病势以风热为主,则会使用清凉透表的药物,把邪气透散出来,例如:银花、连翘、桑叶之类的药物。
一般民眾普遍认为疾病急性期,如咳嗽、流鼻水等,用西药来医才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中药则疗效较慢、病期较长。中医科医师赖博政表示,中医的特点是针对不同的个体、体质,做出适合病患现阶段病情的治疗处方,并不是单纯做症状上的治疗。中医若是早期介入病情,所以对于上呼吸道的急性病,效果未必较差,反而可以把病势彻底截断。医师也提到,有些民眾想尽快康復,也可以採用中西医双管齐下的治疗方式,不过中药、西药需间需隔1小时使用。
医师特别教导,身体较为虚弱的民眾,在入冬的季节可以做两个穴位的按压,抵御外邪、预防感冒。合谷穴在大指跟食指之间,肌肉最丰厚的地方,可以用指腹轻按5秒钟,一天可以按10到20次左右;手肘横纹的中点,有个穴道叫曲池穴,也具有发散风热的效果。
最后医师强调,流感高峰期,民眾进出公共场所应该配戴口罩;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勿过多食用油炸辛辣的食物;多做有氧运动、养成固定锻炼的习惯,提高正气。正气提高,外邪就不容易侵犯人体,也不容易染上流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