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其实藏有身体健康讯号,不少人一看到泡泡尿,就担心肾臟是否出了问题,泌尿科医师吕谨亨表示,大部分的泡泡尿都是良性,大约5到10分钟泡沫就会消失。而造成泡泡尿的原因,包含排尿速度、水喝太少、肾臟受损等,另外吕谨亨也分享保护肾臟的「3多3少、4不1没有」原则。

吕谨亨在脸书粉专发文指出,造成泡泡尿的第一个原因是「排尿速度」,泡沫的多寡与衝力有关,尿液冲击马桶便会产生泡泡,因此站着排尿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泡泡尿。第二种原因是「水喝太少」,水喝太少会让尿液浓度变高,尤其享用大餐时会吃比较多肉类(蛋白质),尿液所含的氮废物、电解质、盐类也较多,就更容易出现泡沫尿,另外早起的第一泡尿也是如此。

第三种原因是「肾臟受损」,例如肾丝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等,会影响肾臟的过滤功能,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跑到尿液内,形成蛋白尿,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处理,可能导致末期肾病变。第四种原因为「糖尿病、高血压」,这两种病症可能影响肾臟血液与功能,导致肾臟压力增加、肾功能下降,无法过滤蛋白质,出现蛋白尿;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尿糖或酮体含量增高,也会产生泡泡尿。

除了上述4种原因以外,还有其他状况可能产生泡泡尿,包含慢性感染、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服用止痛药、女生生理期、发烧、激烈运动等状况,也可能出现蛋白尿。如果看到泡泡颗粒较大,或有不易化开的泡沫尿液,就可能是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吕谨亨也分享保护肾臟的「3多3少、4不1没有」原则,「3多」是多纤维、多蔬菜、多喝水,「3少」是少盐、少油、少糖,「4不」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乱吃来路不明的药,最后的「1没有」则是没有鲔鱼肚。

#泡泡尿 #尿液 #肾臟 #吕谨亨 #泌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