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名男大生洗脑同学无卡分期买哀凤手机,再交由他变卖,诓称每支最高可赚5千元,当时登上新闻版面引发热议,近来无卡分期诈骗又出现还大举入侵校园。受害学生A男(化名)指控诈欺前科犯林男勾结手机行设局,以投资哀凤手机和电脑诱骗学生签下无卡分期契约,结果非但没拿到手机和电脑还背了一身债,除了逢甲还有岭东、静宜等学校也传出有学生受害,目前警方已组成专案小组侦办中。

逢甲大学生出面控诉,诈骗主嫌林男勾结特定手机行,将黑手伸进逢甲大学进行「无卡分期」老鼠会诈骗,以「签约立刻拿5千佣金、不用支付分期款,卖掉手机电脑后还有分润」为话术骗学生,之后林男再丢出「揪下线」诱饵,介绍费1人3000元,从去年10月至今已有近600个学生「入坑」遭骗。

受害学生们已通报学校且组自救会串联,但愿意站出来的只有少数,警方已组专案小组侦办中。(图/本刊摄影组)
受害学生们已通报学校且组自救会串联,但愿意站出来的只有少数,警方已组专案小组侦办中。(图/本刊摄影组)

其实,无卡分期诈骗去年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一名翁姓男大生以「一起赚钱」话术洗脑同学,申办无卡分期买iPhone手机,再将手机交由他转售,诓称每支最高可赚5000元佣金,他声称会帮忙缴分期款,但只缴两三期就搞消失,被害人被资融公司催缴方知受骗,该起无卡分期诈骗案受害人数约80人,财损近600万元。

本刊调查,银行发放信用卡通常以「还款能力」及「其他银行授信额度」做为评等关键,像是学生、主妇、自由接案者等有稳定还款能力的族群,却常因没有稳定收入证明无法申办信用卡,因此「无卡分期」应运而生。无卡分期概念类似过去的「赊销」,买方先把货物带走,并按照买卖双方的同意,定期支付分期的款项。

无卡分期非现金借贷也非信用卡分期,在还款结束前,商品的所有权仍在卖家手上,若消费者未能及时还款并存在消费纠纷,业者可能要求消费者支付一定利息并收取一定比率的违约金。另外,无卡分期所融资的对象是第三方融资公司,不受金管会管辖与保障,若有纠纷只能求助警方或是消保会。

至于该如何破解不肖业者话术?只要看到以下说法,就是诈骗无误,例如「会帮忙代缴每月分期款」,实则藉名购买商品;「未满20岁不会通知家长」,但依法规定未满20岁非成年者,需有法定代理人同意;「签免责条款,不需缴纳无卡分期费用」,但其实此举不具法律效力,民眾签订契约仍须注意内容。

被学生指控是诈骗主嫌的林男低调回应表示,一切都在司法程序中,至于他与手机行的关系等问题则不愿加以说明。

更多 CTWANT 报导

#无卡 #手机 #诈骗 #学生 #林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