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唯一陆栖龟类食蛇龟近年数量大幅减少,其保育等级也于2019年提升至「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但在对岸「炒龟」风潮下,食蛇龟从20年前的每只台币百元,飙涨到如今的每只台币5万元,也让更多盗猎者铤而走险,宽松法律更成为他们的「最大靠山」,动物学者则纷纷为「阿食」请命,希望能为牠们留下生路。
据了解,中国人喜爱食用犀牛角、虎骨、熊胆等动物性中药材,又以乌龟甲壳制成的「龟板」使用最为广泛,中国人对长寿的乌龟向来有特别喜爱,又相信乌龟有助延年益寿、养顏美容,中医更主打龟板能益肾健骨,补血滋阴,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龟板的需求与日俱增,导致东亚龟类生态浩劫。
约20年前,每只食蛇龟在中国要价约台币百元,但在2012年间,中国突然兴起「炒龟热」,当时更流行「炒房不如炒龟」口号,更选择活动范围小、数量稀有品种大规模收购,台湾保育类的食蛇龟和柴棺龟则成最大受害者。
短短数年间,食蛇龟的价格飙涨至台币4500元,台湾猎人见利益丰厚,更将捕龟视为发家致富的捷径,一时间山区满是以捕鼠笼改造而成的「补龟笼」,食蛇龟野外数量则锐减超过8成。
雪上加霜的是,近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助长「补龟」风潮,该疫情被学界怀疑与食用、接触野生动物有关,中国官方因而下达「拒食令」,禁止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和捕捉,中国的「龟商」眼见自家国土的乌龟「动不得」,再度对台湾的保育龟类伸出屠刀。
据悉,中国龟商在台商的牵线下「跨海下单」,由猎人盗捕食蛇龟后走私到中国贩卖,食蛇龟价格更是海啸般增长到每斤台币7000元,相当于一只7斤重的食蛇龟能卖到台币5万元,目前恐有数以万计的保育龟被吞入腹中,台湾的法律竟成为猎捕者的最大助力。
「走私不成功就没有罪,持有一级保育类动物违法,但没有罚则。」屏科大副教授陈添喜表示,食蛇龟走私可说是「低风险,高获利」,《野生动物保育法》只处罚走私成功者,倘若在国门前或是海上被拦下,就只会没入动物,对试图走私者则是毫无惩罚。
「以前2、3个星期就能看到的数量,现在要花2、3年。」陈添喜指出,食蛇龟目前已濒近绝种,仍有「敢死队」进入保育区放置龟笼,建议相关单位能以人工智慧辅助,设置监视器和即时监测系统以增加猎人盗捕的难度,从根本上为食蛇龟留下生路。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