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胃食道逆流恐引发食道病变!台东41岁男性上班族,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性胃食道逆流,经胃镜检查及切片证实为「巴瑞氏食道病变」合併分化不良,属于食道腺癌的癌前病变。医生提醒,若经常性胃食道逆流应尽早检查,避免癌变风险。
台东马偕胃肠肝胆科医师郑群翰表示,该名男子食道与胃的交会处出现了「鲑鱼色斑」变化,是长期胃食道逆流,导致食道受胃酸反覆刺激,引起发炎溃疡和形成柱状黏膜变化,而产生「巴瑞氏食道病变」,经食道烧灼术治疗,结合药物控制,目前症状已好转。
郑群翰进一步说明,巴瑞氏食道病变好发在壮年族群,且约有0.8%至6.2%的胃食道逆流患者会发展成巴瑞氏食道病变,危险因子有年纪、性别、胃食道逆流的症状、食道疝脱、中广型肥胖、抽烟酗酒、家族史等。
郑群翰提醒,巴瑞氏食道为癌前病变,当合併低度分化不良时,每年有9%至14%的机会发展为食道腺癌;要是进展成高度分化不良,则有超过40%的机会变成癌症,必须密切追踪并接受治疗。
台东马偕去年引进「胃镜执行热射频食道烧灼术」的技术与仪器,统计1年约有10多位「巴瑞氏食道病变」患者成功接受治疗。其中以男性为主,年龄介于29岁到66岁之间,中位数为51岁。目前此治疗正式纳入台湾健康保险全额给付项目,患者可省下7至14万元的医疗费用。
郑群翰也进一步建议,若本身已有胃食道逆流问题,平常须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避免刺激性物质、含糖食物、高脂饮食、抽菸喝酒、饮食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避免吃饱马上躺下,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神经紧绷、熬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