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交友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社群媒体、线上游戏和交友软体是青少年前三名的交友管道。将近九成的儿少曾透过网路认识陌生网友,有些交友软体满13岁就能注册使用,若网友「以爱为名」要求提供私密照,有21%的儿少曾经配合。网路交友诈骗频传,公视《青春发言人》投入将近一年开发模拟交友软体互动网站,同步制作五支专题影片,瞭解青少年如何成为网路诈骗的受害者与加害者,节目也将与《学生的心声筒》、《高中学习讨论群》以及《国中学习讨论群》等网站联手,徵求网恋鬼故事,藉由青少年的经验分享,提醒同学提高警觉,避免误入粉红陷阱。
专题制作过程中,团队大量田调曾被网路诈骗的儿少,逐一拆解网路诈骗手法背后的运作机制。在资深儿少警察张坤宪和青少年的对谈中,张坤宪仅用十分钟,就以一般搜寻软体肉搜出受访同学十多项包括家庭成员和小帐等私密资料,让在场青少年惊呼,「再也不敢轻忽个资保护的重要性。」根据调查显示,将近五成的青少年在社群软体上不会设定隐私保护。
许多青少年因为孤单或好奇接触交友软体,团队也找来两位青少年实验网路交友软体。才刚注册上线,就收到十几则交友讯息要求「约炮」,并提供约炮公定价目表,让实验的青少女担忧,如果刚好遇到渴求爱的青少年,在嘘寒问暖和金钱攻势下,能不掉入陷阱吗?
此外,专题影片也访问私密照外流受害者,以及网路诈骗的加害者如何运用心理战诈骗年龄更小的儿少。《青春发言人》制作人郑淑丽表示,「希望藉此专题,提升青少年对网路诈骗的防御力,也对私密影像外流的受害者能有更多同理,提供更友善的支持。」
为了贴近青少年喜欢玩线上游戏的使用习惯,《青春发言人》团队设计模拟网路交友的互动网页「青春网恋模拟器」。透过拟真的剧情设计,让青少年沉浸在网恋故事情境中,感受到受害者一步步掉入陷阱的惊险。资深儿少警察张坤宪提醒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不会做的事, 在网路也不要去做。日常生活不会轻易给人私密照,换到网路上也不要给,犯罪不会因空间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对于因为网路交友受伤的孩子,儿少精神科医师陈质采也想对家长提问,「当受伤的孩子来到眼前,我们有办法接住他吗?还是停留在『为什么这么不听话』的愤怒否认阶段?」
专题完成后,《青春发言人》团队也将展开「躲在萤幕背后的人是谁?青少年网路交友诈骗」校园宣导计画,公视儿少组组长舒逸琪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学校报名,希望争取宣导讲座,可见青少年网路诈骗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与投入心力」。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尊重身体自主权!请拨打113、11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