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95公分的詹先生年轻时是篮球选手,目前从事装潢业,去年5月因为膝关节持续疼痛,不仅工作受影响,连最爱的球场都去不成!国内每年有近百万人因为膝关节炎就医,过去只能接受保守治疗缓解症状,或最终选择人工关节置换,而现在病人有另一治疗选项「自体细胞软骨修復术」,让詹先生有机会重拾篮球魂。

马偕医院骨科部运动医学科主任陈暐铮表示,膝关节软骨具有吸震、减少关节摩擦的功能,是保护膝关节的最后一道防线,当软骨受损,病人会感觉到膝关节隐隐作痛或肿胀。治疗上可分为三阶段,首先是復健、物理治疗、消炎止痛药、注射玻尿酸或PRP等保守治疗,其次是阶段性治疗,最后则是置换人工膝关节。

陈暐铮说明膝软骨破损的阶段性治疗方式,例如关节镜清创可取出剥落的软骨,但无法产生新的软骨来保护关节;骨髓刺激术则是早期传统疗法,做法是在骨头上打洞让干细胞流出、慢慢形成软骨,但新生的纤维软骨因为含水量不足,承重力较差,效果仅能维持2到5年。

另外,目前受到《特管办法》规范的细胞疗法,做法是取出自体软骨、制备完成再重新植入,但技术设备门槛高,不仅费用昂贵,还需要2次手术,治疗过程长达2到4周。相较之下,自体细胞软骨修復术已于2020年取得卫福部许可,经由膝关节两侧各一个1到2公分的微创伤口,取出微量健康软骨,不须耗时培养,在术中以特殊酵素活化切碎后,可立刻植入受伤部位,如果医师技术熟练,最快30到40分钟就完成手术。

「我才54岁,换了人工关节最多撑15年,难道60几岁还要再换一次?」詹先生回想,当医师告知有自体细胞软骨修復术治疗选项时,起初有点害怕,但为了不想要一辈子换2次人工关节,决定勇敢一试。

术后第3天,医师让詹先生下床走走看,他当下以为医师在开玩笑,结果不仅可以走路,还可以蹲下,现在术后已过半年,已经可以原地跳跃,运球也不是问题,预计再过半年就可以回到球场上,继续自己热爱的篮球运动。

#膝关节 #软骨 #膝盖 #自体细胞 #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