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去年底成立「净零学院」,培育政府、产业净零人才,目前已办理25场次课程,共有超过800人次参训,净零学院12日更首度举办「海洋、土壤碳匯及碳权交易公共讲堂」,期望由学院担任平台,主题式探讨各类净零议题。另外,高市府环保局也宣布,净零学院课程正式对外开放,欢迎产业、民眾踊跃报名。
高市府环保局长张瑞珲表示,净零学院除了肩负人才培育任务外,也将作为平台,透过公共讲堂、工作坊进行各类净零议题讨论、减碳技术交流,12日由学院邀集中山大学教授高志明、蔡宏政、李泽民针对海洋、土壤碳匯及碳权议题探讨,现场包含政府、产业大联盟企业、农渔业、学生、研究生超过60名人员与会。
要达成净零排放,除了既有减碳措施外,CCUS、碳匯等负碳手段势在必行,碳匯属于自然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在气候变迁减缓及调适的同时,也同时达到生物多样性目标,因此愈来愈受重视,碳匯可分为森林、土壤、湿地、海洋等,但由于方法学、监测的局限,现阶段统计多以森林碳匯为主。
今日活动以外界较为陌生的海洋、土壤碳匯为主题,由3位专家针对监测方法、经营方式、潜力场域等深度探讨,另外也针对碳权架构、种类等进行讲授。与会者则针对3种碳权效益、政府政策建议、小农如何投入等提出热烈讨论。
张瑞珲表示,高雄拥有17万公顷森林、21处湿地,甚至还有东沙群岛生态系,若能有完整的监测方法、数据资料库,相信对于城市碳匯将有相当大的助益,高市环保局12日除了办理公共讲堂外,也于市政会议报告「城市净零架构」,特别将碳匯纳入,与能源、工业、住商、运输、农业、环境、绿生活、公正转型等共计9大面向推动城市净零转型。
张瑞珲强调,学院将持续办理各类主题探讨,例如13日将以「碳捕捉再利用封存(CCUS)」为题进行讨论,透过公共讲堂,激发各类净零解方,欢迎各产业、学界、团体若有净零议题,也可洽询学院借用场地。另外,净零学院课程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本月已推出ISO14064-1(碳盘查)、14067(碳足迹)等课程,欢迎各界踊跃报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