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19日指出,我国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高达4成以上来自「发电」,现代化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不会减少,且电气化又是国际趋势,因此儘速推动开发「零碳电力」应是净零策略的重中之重。然而,绝大多数前瞻目标,需要靠科学寻找创新机会,「如果人类仅停留在当前的技术水准,难以达成2050净零愿景!」
2024净零城市展自19日起在南港展览馆盛大展出,中央研究院于「净零前瞻科技馆」推出「净零5支箭」科技研发成果,以模型、影片、虚拟实境等多元媒材,让零碳科技看得到也摸得到,带给民眾丰富的观展体验。廖俊智受邀在展会举办的「净零城市国际峰会」上发表「臺湾净零的科技解方」专题演讲,提出上述说法。
廖俊智强调,中研院携手学研团队,优先推动研发去碳燃氢、高效太阳光电、海洋能、地热能及生质碳匯「5支箭」新科技,5箭齐发助攻净零的目标靶心,这也是中研院首度建议我国儘速推动「净零5支箭」的科技研发,希望藉由科技带来新机会,带动我国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并舒缓社会调适的压力。
「净零5支箭」中的「去碳燃氢」技术将天然气裂解为固态碳及氢气,再燃烧氢气发电,可成为准绿电来源,是中研院最新与台电合作开发的再生能源。「高效太阳光电」则是透过迭层式钙钛矿及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增加单位面积发电效率;「海洋能」透过精细观测与模拟数值,选定黑潮发电布建区域,设计制造适合黑潮发电的涡轮发电机;「地热能」则以大地电磁与地震波等精密技术,寻找适合发展深层地热发电的区域;「生质碳匯」则是运用如狼尾草与海藻等生质物,提升我国整体碳匯量。
中研院指出,在「净零前瞻科技馆」展区,可以看到前瞻科技的零碳发电技术模型,并结合影片展示及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 VR)体验,帮助民眾以多元方式认识零碳电力的科技原理与应用。现场更展出去碳燃氢技术获取的固态碳、生质碳匯技术中的狼尾草与海藻等,让民眾藉由实体展品了解科技研发的细节,具像化理解零碳电力的科技研发过程及其应用潜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