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老黄的压轴戏居然是机器人!」看到一排机器人从舞台上浮现,当时正在美国加州参加GTC 2024开发者大会的业内人士大呼惊讶。

辉达创办人黄仁勋,在美国时间18日的GTC 2024开发者大会上,长达两个小时的个人秀后,邀请两只摇头晃脑、个性不同的小机器人一起做演讲总结,被许多媒体称为「无预警的小彩蛋」,以此宣传自家的全新专案GR00T,这是一个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通用基础模型。

「黄仁勋不但是AI教父,也象徵着AI发展的风向球,如果辉达要认真做,就能跟特斯拉打对台了。」业内人士向CTWANT记者表示,中国目前也在积极从事这一行,未来台湾业者势必要开始看风向、选边站。

2011年的电影《钢铁擂台》(Real Steel),故事中的格斗机器人「亚当」模仿着男主角的挥拳姿势,重拳击败了另一台声控操作的「宙斯」;科幻电影可说是科技时代的梦想家,而今,随着AI技术的快速堆迭,机器人不再只是局限于程式设计后的行为,会模仿、可创造,辉达正在用AI重新定义机器人市场。

「为通用人型机器人建立基础模型,是当今AI领域最令人振奋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黄仁勋的高声一呼,各项关键技术正在匯集。

高盛最新的《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提到,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与潜在需求增加,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可达140万台、市场规模380亿美元;虽然西方公司拥有先进的AI软体模型,但亚洲可能成为制造中心,因为亚洲拥有广泛的供应链基础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机器人已经使用在医疗领域,加上AI势必会研发出更多新应用。(图/报系资料照)
机器人已经使用在医疗领域,加上AI势必会研发出更多新应用。(图/报系资料照)

高盛报告表示,「端到端」的学习能力和多模态AI大模型的赋能,大幅提高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可行性,带来了产品性能的显着提升和快速反覆运算;成熟的零件供应链也让高规格的机器人原料成本,从2022年的约25万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15万美元,加速了应用的可行性。

面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高盛表示,「供应链元件股是明智的早期投资方向。」

中国厂商包括傅利叶智能、优必选、达闼、小米、小鹏、华为、科大讯飞、智元等,早就开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市场。

中国主管工业发展的工信部去年11月推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表示到 2025 年,要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元件安全有效供给,且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培育 2到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以及2到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中国官方已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扶植项目,连小米都有布局。(图/翻摄自小米YouTube频道)
中国官方已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扶植项目,连小米都有布局。(图/翻摄自小米YouTube频道)

北京今年3月开始建立相关产业聚落,可见来势汹汹,世界首富马斯克 (Elon Musk) 所主导的特斯拉Tesla,也在去年7月就将旗下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搬到上海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览,可见多么重视中国市场;第二代的Optimus Gen 2也在12月亮相,型态更轻速度更快。

不过这次辉达推出的是机器人大脑,包含驱动机器人与AI的电脑系统「Jetson Thor」,以及一组包含生成式AI和其他工具的软体套组「Isaac」,让机器人能根据语言、影像、以及最重要的「人类示范」,也就是模仿去做动作。其他公司可根据需求购买并安装进机器中,不用从工程师写软体开始,大大降低进入门槛,引发不少中国企业关注。

「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年,没有比这更通用的机器人硬体了。」辉达AI高级研究科学家Jim Fan在其社交软体上表示,GR00T专案是为人形机器人学习创建通用基础模型的新举措。「我们相信,未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动化的,机器人和模拟智能体会像iPhone一样无处不在。」

更多 CTWANT 报导

#机器人 #辉达 #特斯拉 #AI机器人 #AI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