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累计2死,由于受害者分散在全台各医院,许多医院都是看到新闻才回溯、通报。民进党立委林淑芬今批评,若不是新闻,大家会觉得这是个人健康问题,直到新闻露出,才知是集体中毒,第1例死亡是24日,在那之前就有很多人在医院,但直到26日新闻露出后,许多人才有所警觉。台湾对新型态的食物中毒危机意识很弱,要求卫福部检讨、重新设计通报机制,从此事中学到教训。
「为什么竟然是透过媒体爆料才公布?」。林淑芬指出,第1例个案是在24日死亡,经友人揭露才知曾到「宝林茶室」食用粿条,26日新闻露出。在个案死亡之前,就有很多人分散在各医院,但大家都没有看过这种病,并没有危机意识。
林淑芬表示,大型百货公司消费人口来自全台,受害者送到各地诊所、大医院,若不是因为新闻,会觉得这是个人健康问题,直到新闻露出,才知道是集体中毒事件。
卫福部长薛瑞元坦言,目前通报机制要求,医院在24小时发现2个以上同时发生的个案,或出现死亡个案,才要通报。若是分散的个案,一起通报过来,卫福部才能知道整体状况。
林淑芬表示,台湾对新型态的食物中毒危机意识很弱,现在罕见的中毒事件越来越多,大家多是看了新闻才通报,制度面需要检讨,当第一线看到奇怪的、非典型的个案,应有通报机制,否则大家还以为是个人健康出问题。这样的事件,不应通过爆料发现。
国民党立委涂权吉也关心处理速度是否过慢。薛瑞元回应。现在的问题,不是很多人同时发生到一家医院,而是陆陆续续,个别到医院去,医院会针对个案作治疗,当这些案子通报到卫生局,就会知道个案在累积。从通报到採取行动,看起来没有太大的落差。
薛瑞元说,「宝林茶室」最后一个个案的进食日期是3月23日,24日台北市就进去,老实讲没有太慢,只是茶室没办法针对这些客人的食品做留样。当时客人吃的已经找不到,但厨师、环境的採样仍可做。
国民党立委王育敏直言,看起来大家的敏感度不足,是透过拼凑的方式得知个案都来自「宝林茶室」,而不是透过卫福部的通报机制发现,卫福部应检讨。专家怀疑此案是米酵菌酸引起,但卫福部连标准品都没有,即使对岸已有案例,但卫福部也没有做过准备,希望政府要以紧急重大的态度,集结各方力量处理此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