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截至4月1日上午已造成2死5重伤;儘管在死者、患者身上都验出「米酵菌酸」,不过食材和调味料却没发现,毒素到底哪来的?有待厘清。中研院士牟中原PO文,「米酵菌酸」本来是好帮手。
「我本来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帮手,任务是保护那些油滋滋的植物种子」,牟中原以椰子为例,椰肉富含油脂(高达20%),专门传宗接代,偏偏有一种真菌会侵犯椰肉,使它从内部烂起。
真菌是最早演化出来有粒线体的生物,高度依赖粒线体进行氧化产生能量。椰子为了生存,找来米酵菌帮忙产生「米酵菌酸」,负责攻击真菌的粒线体。
牟中原推测,宝林茶室为马来西亚餐厅,料理必备椰子产品,不缺米酵菌,但当它遇到其它菌,就会产生很多「米酵菌酸」,一旦这些东西进了人的肚子,「米酵菌酸」就更奋勇杀敌了,因为人体每一个细胞都有粒线体,导致无差别攻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