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截至4月1日已有29例个案,造成2死、5重症,其中17例验出米酵菌酸「阳性」,但35种食材全未验出米酵菌酸,对此结果,感染科权威王任贤直指不能排除人体採检偽阳性的可能,肇祸的未必真是米酵菌酸,错放真凶恐相似事件依然会继续发生。
宝林茶室中毒案震惊全台,由于病况来得太急,且为肝衰竭引发后续器官衰竭等重症,专家倾向最可能是「米酵菌酸」肇祸,事后也从死者和其他中毒者等14例血液检体中检出「米酵菌酸」阳性,但宝林茶室查扣35项食材、调味料等,却全都未验出米酵菌酸。
对此结果,卫福部长薛瑞元指,是否是因为前面那批食材包括粿粉已被用掉,所以验不出来,也是有可能;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法医科主任高大成也倾向是没有查扣到出问题的那批食材。
感染科权威、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认为除了错失第一时机,也强烈怀疑,人体血液採检根本就是偽阳性,卫福部「先射箭,再画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王任贤说,食物中毒案,理论上应该是食材检体浓度很高,否则在病人粪便也应该可以检出,但宝林茶室案卫生医疗单位没有在病人的粪便检体检出,但却在大体解剖、患者血液检体中验出阳性反应,其检验方法是否可信,令人质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