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央视报导,通过「寒假作业丢巴黎」事件看到,网路并非法外之地,一些「网红」自媒体公然造假骗流量是表相,实质是其背后的「推手」为了逐利,丢掉了道德和法律底线。
大陆央视讯报导,「秦朗巴黎丢作业」第一篇视讯引发热度后,该博主所在的公司并没有第一时间澄清视讯的真实性,而是剪辑发布第二条视讯,持续引发热议。这其实是在继续传播虚假消息,扰乱网路秩序。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网路员警大队教导员 宣靖指出,一个谎出来了,用其他很多谎来圆这件事情。实际上就是一步错步步错。不能说因所谓的段子造成的社会危害,没有其他一些谣言损害国家利益的后果重,就不是谣言,本质是没有区别的。两者只不过是程度不一样,但是谣言就是谣言。
造谣者背后的MCN机构面临何种处罚?
MCN机构是可以为网红和所谓自媒体提供内容策画制作、宣传推广、粉丝管理、签约代理等服务的各类机构总称。警方提到造谣博主背后的涉事公司,在很多网红流量背后,都有类似公司机构操盘引流,也就是所谓的MCN机构。
在整治网路谣言过程中,整治MCN机构资讯内容乱象是重点。
MCN机构在互联网资讯内容服务领域,业务类型广,动员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简单来讲,MCN就是网红「大红大紫的背后推手」。
目前,超过九成网红都有签约的MCN机构。据初步统计,几家龙头网站平台,拥有1000万以上粉丝的帐号,大约有40%都是由MCN机构签约的。
以其中一个重点平台为例,这个平台入驻的MCN机构旗下帐号超过30万个,年均生产资讯超过3300万条。可以说MCN机构对资讯内容业务活动影响巨大,它的活动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了互联网资讯呈现的健康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网路生态状况。
一旦造谣生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严重后果,便可能面临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一旦出现虚假资讯,背后始作俑者不单纯是帐号,而是相关的签约MCN机构,为了获取热点,就是达到相关旧闻新炒的热点相互印证的效果,会推出好多帐号,发布同质化内容,所以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往往网民是被蒙蔽的。
相关法律对此具体规定,去年中共中央网信办专门推出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其中就要求平台也要对MCN加强管理,对MCN出现发布虚假资讯,或者利用矩阵方式传播虚假资讯等,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情况,平台要对MCN进行清退,而且对此要进行一定的限权等等相关措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