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确诊新冠、感冒,痊癒后仍久咳不治,甚至一连咳了2、3月没好。中医师表示,因有许多患者受到咳嗽后遗症影响,研拟「新冠止咳一号」,用药后患者咳嗽频率下降、痰量也变少,对于流行性感冒或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咳嗽治疗也提供另一种选择。
花莲慈济医院中医部医师王健豪指出,俗话说「医师治怕嗽,土水怕抓漏」,正代表了咳嗽治疗,对临床医师而言是一大挑战。咳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造成咳嗽的病因相当复杂,比方说发炎引发起的咳嗽,异物刺激如鼻涕倒流、食物呛咳、肿瘤压迫或空气污染等,都是常见原因。
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展开「新冠止咳一号」治疗计画,共19位中医师参加,计画预计半年,共治疗428人次,半数病人都能在一周内好转,今天(18日)举行「久咳不癒看中医」记者会,说明治疗方式。
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精准医疗建构小组主任委员林展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健康造成衝击,许多康復的病患仍受咳嗽后遗症困扰。由于「清冠一号」的治疗效果让大眾更加信赖中医,因此他们便特别研拟咳嗽专方:「新冠止咳一号」,希望能解决民眾久咳不癒的困扰。
林展弘表示,「新冠止咳一号」是提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转阴后1个月内,出现乾咳、咽喉不适、胸闷或鼻塞、流鼻涕、倦怠感等情况,去年共19位医师参与研究、治疗428人次、收录231位患者经一周治疗,半年总结发现,患者的咳嗽频率和痰量皆有减少、下降的情况,无论轻度、重度患者都有显着改善。
林展弘说,新冠止咳一号适用对象是受感染,包括病毒或细菌、有流行性特性等,遗留乾咳、痰少、不容易咳出,出现倦怠乏力、口乾舌燥等。在专方中,有桑叶、浙贝母、紫苏、麦冬、杏仁、枇杷叶、麻黄等,以桑叶来说,有清肺中燥热、浙贝母则可清热化痰、党蔘补气等,除了为新冠肺炎后期患者外,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患者也可多一种选择。
不过,林展弘提醒,急性期出现高烧、咽喉化脓或服药后有心悸、小便困难等情况则排除治方之外。
中医师陈潮宗表示,有一名女性患者形容自己咳到心臟快跳出来般、甚至咳到肋骨痛、小便失禁,研判是「热咳」,大部分来自流行性感冒,求诊中医,治疗后情况改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