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2015年起透过自动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入镜最多的前3名物种为山羌、猕猴、鼬獾,而从保育类野生动物调整为一般类野生动物的山羌、台湾猕猴、白鼻心,8年来族群状态良好,属于保育类野生动物的台湾黑熊、台湾水鹿,族群丰富度更是逐年上升。
林业保育署2015年起在所属国有林地区,透过红外线自动相机长期监测野生动物,近年委托大学、中央研究院在不同海拔区域增设相机,目前已有387处监测样点,能长期监测中、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族群变动情形,8年来摄得48万余张野生动物照片,可反映各物种相对丰富度。
8年来已拍摄约48万张有效相片,林业保育署统计,入镜最多的前10名依序为山羌、猕猴、鼬獾、松鼠、白鼻心、食蟹獴、水鹿、野山羊、野猪、麝香猫,但因自动相机拍的是在地面活动动物,猕猴与松鼠相对丰富度会被低估。
林业保育署表示,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和其趋势的长期变化,是保育决策重要参考,举例而言,例如2019年依野生动物资源评估,将山羌、台湾猕猴、白鼻心从保育类野生动物调整为一般类。
即使曾有民眾担忧这些物种恐遭过度猎捕需要保护,但林业保育署指出,山羌OI值(相对频度)已从2019年19.4,到2022年增长至31.4,台湾猕猴OI值也从3.85增长至5.43,白鼻心OI值从1.26增长至1.33,显示3种动物的族群状况良好。
林业保育署还提到,属于保育类野生动物的台湾水鹿,是原住民的传统狩猎物种之一,OI值从2015年0.61增长至2022年的1.79,族群丰富度逐年上升。过去水鹿多分布在中央山脉的高海拔地区,近年来逐渐下扩,在海拔1000至2000公尺范围的族群丰富度增加趋势最为明显,且持续往低海拔山区接近,监测相机拍摄到的最低分布纪录是海拔135公尺的高雄市杉林区。
林业保育署表示,台湾黑熊被拍摄到的纪录也越来越多,族群丰富度OI值逐年上升,更多次拍摄到小熊或母熊携带仔熊的照片,不仅代表族群分布范围变广,也显示其繁殖状况良好。
林业保育署宣布,今年起将再大幅增设自动相机点位,使野生动物的长期监测从国有林地区扩大到全台浅山丘陵与平原地区,以掌握全国更多野生动物族群变动趋势,以制订更精准野生动物经营管理政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