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明日将召开第3次碳费费率审议会,专家建议,碳费费率应依照固定成长率提高碳费率,直至与欧盟的碳定价一致,并考量「碳泄漏风险系数值」打折太多碳费,认为应依《气候变迁因应法》执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才能避免碳泄漏风险。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今日举办「碳费与减量管制目标的科学可行性」线上记者会,邀请专家分享制定碳费应考量的因素与衝击及评估气候政策减量成效的方式。
中央研究院经济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表示,欧盟是第一个执行碳定价制度的国际区域,因当初被纳入制度的产业有不少反弹,欧盟依「碳泄漏风险系数值」给予各产业不同免费排放额度,且排放额度需逐年递减至2034年等于0,并以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取代。
他指出,CBAM即对进口品课徵碳税,是最好解决碳泄漏风险的做法,「碳泄漏风险系数值」则打折太多碳费,恐使得高排放密集产业缴纳非常低碳费,没有减量诱因,国内《气候变迁因应法》有CBAM相关法条,只要依法执行,就可避免碳泄漏风险。
针对碳费费率,萧代基认为,欧盟是第1个实施碳定价制度的地区,依然拥有很好的经济及生活水准,做法相当值得台湾参考,建议从现在开始依照固定成长率提高碳费费率至与欧盟的碳定价一致。
台大土木工程学系助理教授谢依芸也认为,打折会降低产业减碳诱因,提醒政府尽快徵收碳费,并逐年减少折扣,才能使企业着手减碳。
她还指出,产业因为碳排增加的支出,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以碳费每吨1200元计,转嫁到不同收入群体,会增加1至2%额外花费,而根据研究,低收入家庭有大比例支出在能源,碳负担相对高收入家庭大,乡村家户的碳负担也高于都市家户,政府在推行碳费的同时,如何确保公正转型是相当大挑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