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康乐馆重新开馆满周年,推出「微观.史观」考古特展,以显微镜观察出土的稻作、玉器、玻璃及陶器,分析物质遗留成分,揭密史前人类生活;另运用3D列印復刻玉器饰品,供民眾试戴,体验史前时尚美学。
史前馆「微观.史观」考古特展以硅酸体、玉、玻璃及矿物为主题,秉着见微知着、透物见人的法则,研究出土数千、数万年前的古老器物、遗迹还原史前人类生活与行为。例如,卑南遗址未发现稻米遗留,但从土壤、陶器遗留中提取硅酸体,经研究分析得知,台湾东部于3500年前不仅生产稻米,且品种为有别西部的籼稻。
另外,研究显示台湾史前时代许多遗址曾出土玉器,台湾玉中锰、锌元素含量比例高,成为重要的辨别证明。1997年菲律宾出土的铃形玉珠,经X光仪器进行元素分析比对,具有台湾玉特徵,证实400年前新石器时代「台湾制造」的玉器产品已外销东南亚。
再者,2000年前铁器时期,台湾陆续出现红、蓝、绿、橘、黄等五顏六色的玻璃珠,产地源自南亚或西亚,东南亚则为中途转运站。
「微观.史观」考古特展风格缤纷迷幻,将学术研究成果搭配互动及声光效果呈现,并结合3D列印技术復刻史前玉器饰品,如铃形玉珠头环、人兽形玉玦耳环、玉管项炼等,体验史前时尚。
史前馆助理研究员叶长庚表示,史前馆重新开馆后尝试转型,透过结合科技、声光效果及展示美学,打造新兴展示氛围,吸引游客观展,进而了解台湾史前史。
史前馆响应518博物馆日暨519重新开馆周年,5月18、19日开放免费入馆优惠,「微观.史观」考古特展展期自明(18)日起到明(2025)年3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