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台铁3121次区间车行经嘉义至水上间,撞上交通部铁道局施工包商遗留的平台车,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昨公布调查报告,要求铁道局强化人员训练与管理机制。对此,铁道局今提出9项改善措施,要强化铁路临轨工程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追求零事故目标。
去年5月9日台铁第3121次区间车于嘉义至水上站间撞击遗留于轨道上的手推平台车事故,运安会日前公布调查报告,其中针对铁道局所提出的铁路沿线施工安全管理及完工检查等改善建议,铁道局已採行相关安全改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铁道局表示,事故发生后经内部调查检讨,立即採行多项措施强化临轨施工安全,第一:修订收工检查规定,要求厂商监工、监造顾问及工程分局督工人员落实收工检查及复检确认,并于铁道局施工管理APP即时上传检查表。
第二:要求各施工区域每日召开施工界面协调会,确认当日施工内容,清点进场人员与机具物料清单及数量,并指定各工区专责监造及监工人员;第三:要求厂商于夜间施工时,应依「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规则」规定,完备设置照明及通讯设备;第四:加强铁路沿线施工作业教育训练,派员至各分局对监造及施工厂商人员宣导临轨施工安全各项措施。
铁道局说明,自去年第4季起,导入业界安全管理系统SMS,系统化管理临轨工程安全,包括成立「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外部学者专家及局内工程主管共同组成,每月召开会议审阅工程危害辨识结果、工程督导及安卫稽核涉及临轨安全事项、以及审议施工相关事故事件内部行政调查结果,并对工程安全管理事项提出建议。
铁道局也颁布「工程危害管理作业手册」,明订危害管理组织、权责与机制,在工程分局成立工程危害辨识小组,将以往发生事故事件或经风险评估可能造成事故事件风险来源,于辨识分析后研拟或新增控制措施,送铁道局工程危害审查小组审议,以系统性且一致性方式予以审查、监督及控管,将辨识结果登录于「危害登记簿」,使危害管控更具系统化,可直接运用于施工前勤前教育及危害告知及设计阶段风险管控计画等。
另颁订「临轨高风险工项安全责任表」、「临轨高风险工项安全责任组织」,律定工程分局督工、监造顾问及厂商监工人员责任。厂商监工人员执行收工检查等工作外,铁道局要求由现场监造指派1人担任安全关键人,担任共同作业联繫窗口及指挥现场安全检查,并由工程分局督工人员进行抽查。
同时新订安全责任作业纪录表,强化进场前及离场时之人员、机具、物料清点与确认。另也积极开发工程管理智慧化云端系统,整合工程危害辨识、门禁管制、CCTV、电子围篱及开挖支撑应力应变监测系统等,强化工地管理。
铁道局强调,将与监造及施工厂商以此案为鑑,优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努力落实PDCA管理循环,全体施工团队以工程零灾害、零事故为目标持续努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