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代办事项,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愿意行动?其实「拖延症」不少见,造成因素可分为5大类,状况轻微可用6种方式克服;若严重影响生活,就要寻求专业协助。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意指故意拖延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决策的行为,儘管明白这样做会带来负面后果。拖延症的成因复杂,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分为心理因素、认知因素、行为因素、情感因素及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来自于一个人的完美主义,害怕失败或达不到自己的高标准而刻意拖延;又或是对于一些任务感到压力及焦虑;缺乏自信心也会因为害怕而无法完成任务;有些人更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而忽视长期目标及责任。

认知因素的部分,可能是不擅常计画及安排时间,进而感到无力而拖延;有些人则是难以集中精神,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无法在期限内完成任务。

至于行为因素,则可能单纯是坏习惯,或是对于某些任务缺乏兴趣而拖延。情感因素的话,有些人会透过「拖延」来逃避压力、倦怠及沮丧等情绪。环境因素则可能因缺乏亲朋好友的鼓励,让人更容易掉入拖延的陷阱。

总结以上5大因素,发现拖延症普遍源自压力造成的「恐惧」,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最终选择拖延来逃避不适感。不妨试试以下6种克服方法,慢慢地改善难解的拖延症。

1、 设定具体目标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将每一步都设定成具体且容易达成的目标,并设下截止日期。

2、 时间管理

善用时间管理工具,例如纸本或APP行事历,来组织及安排时间。

3、 自我奖励

当自己完成小步骤之后,给予自己一个小奖励,藉此保持动力。

4、 接受自己

接受并理解没有人是完美的,重要的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完成任务。

5、 营造无干扰环境

确保工作或学习环境没有太多干扰。

6、 寻求支持

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设立的目标,请他们在一旁支持与鼓励,需要的话给予协助。

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找到根本原因并採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拖延行为;若情况严重而影响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拖延症 #压力 #拖延 #恐惧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