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辈随着岁数增加,骨质也容易流失,若不小心跌倒或弯腰提重物时,容易因骨质疏松而造成脊椎上的压迫性骨折,现行医疗可透过灌骨泥的治疗方式,顺利改善压迫性骨折的疼痛,然而若遇到早年有因坐骨神经痛、骨刺或脊椎滑脱造成神经压迫,而接受过腰椎打钢钉的病人,会因钢钉影响灌骨泥的位置,增加治疗的困难度。因此,苗栗县大千医院骨科医师特别提醒,骨质密度及预防跌倒是长辈们重要的课题,若不慎发生压迫性骨折,且又曾打钢钉的病人,灌骨泥前务必要经医师审慎评估。
大千综合医院骨科医师容志雄表示,过去压迫性骨折只能请病人卧床休息,慢慢等骨头癒合,然而这过程却是非常疼痛不适的,而且受伤的那一节会越压越扁造成驼背,有些病人甚至会压迫到神经,导致令人痛不欲生的神经痛。现行的灌骨泥治疗已相当成熟且大幅改善病人的疼痛感,许多长辈都较能接受。但如果骨折位置刚好在过去有打过钢钉的地方,能够进去灌骨泥的安全通道就会被占据,导致治疗受阻,就必须思考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
容志雄分享近日治疗的两个案例,一是高龄93岁的奶奶,过去脊椎第3、4、5节曾手术打钢钉,此次受伤刚好是在第3节上缘,评估病人因个子较高,加上第一支钢钉打入的位置较往下一些,因此利用上缘狭小的空间,顺利完成灌骨泥治疗。第二位病人是82岁的奶奶,个子娇小且钢钉位置打得很好,能打入骨泥的空间更小,所幸在使用孩童专用的细小钢针后,也成功灌入骨泥,解决压迫性骨折的疼痛。两位病人的困难度都相当高,所幸在手术过程中透过C型臂X光机准确的定位,及医师专业的判断,才能在非常狭窄的空间下,精准地将骨泥灌入受伤位置。
接受灌骨泥治疗后,最重要的就是后续预防跌倒及治疗骨质疏松的问题,才能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容志雄强调,由于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让民眾忽略,但是只要一跌倒或是突然用力过猛(如:弯腰搬重物),就可能造成骨折发生。要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提早「存骨本」,包含摄取足够的钙质及蛋白质、适度晒太阳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3、维持运动习惯提升肌耐力、保持适当体重、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型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