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13日发布消息表示,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唐文乔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两个鱼类新物种,分别为珠鳍爬岩鰍与绿斑爬岩鰍,仅分布于广西南寧、百色,云南文山等地区,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动物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
大陆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水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栖息着许多特有鱼类,是鱼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此次新发现的珠鳍爬岩鰍和绿斑爬岩鰍都隶属于鲤形目腹吸鰍科爬岩鰍属,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均显示,两物种与爬岩鰍属其他物种区别显着。」唐文乔13日说明,常见的淡水鱼类都呈纺锤形或者侧扁形,比如鲤鱼、武昌鱼,而这次新发现的两物种身体呈平扁形,这在淡水鱼类中较为少见。
他说,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它们的头部和胸腹部扁平,胸腹鳍延长,身体特化为「吸盘状」,这种特化结构可以将自身牢牢吸附在石块上,不被水流冲走,因此又被称为「吸鰍」。
该论文第一作者、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敬琛介绍,珠鳍爬岩鰍和绿斑爬岩鰍大多生活在流速较快的,高含氧量的小型河流。一旦水流过缓或停滞,它们便很难生存。它们对污染的耐受能力很低,如果一个地方生活着这些物种,意味着这里水质很好,「此次发现这些物种所在的河段,都是水质清冽且没有污染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还有很多蜉蝣、蜻蜓、石蛾等昆虫的幼虫。」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