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原味、享在地是农产品的优势,若能经过制度管理的轻度加工处理,将有机会为小农拓展多元通路,让更多消费民眾品嚐美味。农业部农粮署20日表示,农产品初级加工场管理办法施实多年,目前已有54间农粮产品初级加工场通过登记,依农产初级加工产品类别、生产量能分别辅导,产品多样且丰富。
农粮署积极协助农民取得合法且安全卫生的加工场域,提升农产附加价值,并辅导农民生产多元初级加工产品,拓展多元通路应用范围,为农产品初级加工场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拓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场消费市场及创新商机。今年进一步媒合多元通路,枫康超市与神农生活两大实体通路接受上架,媒合8家业者、13项产品上架枫康门市,神农生活长期精选具臺湾风味地方好物,以食育方式推广从产地到餐桌,创新产业模式。
举例今年上架30家实体枫康超市的轻加工农产品,有「绿谷爱玉园农产品初级加工场」技转自苗栗区农业改良场高果胶品种「苗栗二号」的有机爱玉子,「米品果食品农产品初级加工场」使用云林香米烘烤制作完全无添加的米饼系列,乐农发农产品初级加工场」的果乾、果泥等多项产品。
至于可以入菜的初级加工农产品,农粮署举例,诚品生活南西的「食习have a seat」餐厅引入「八里榕爷黄金笋农产品初级加工场」当季鲜嫩多汁的截切绿竹笋,「乐农发农产品初级加工场」营养丰富的冷藏桑葚果泥入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