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将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研究显示亚洲人的酒精不耐症比例远高于欧美人,其中台湾更是亚洲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最高。为此酒精不耐症协会理事长陈哲宏带领马偕医学院医学生到台东马偕医院酒精卫教,推动正确认识「酒精不耐症」。
马偕医院表示,酒精不耐基因导致肝臟缺乏乙醛去氢酶,使酒精无法正常代谢而转化为乙醛,长期累积会增加罹患各种疾病及癌症的风险。卫教当天,医学生们特别穿上拒绝酒精的道具服,在台东马偕恩典楼一二楼门诊区走动宣导,吸引了约70多位病患和家属前来了解相关资讯。
现场民眾提问喝酒脸红是否代表代谢能力强、喝红酒是否能增强抵抗力等,医学生们特别解释打破迷思和错误观念,指出喝酒脸红其实是乙醛在体内累积的现象,是酒精不耐症最常见的徵状,而有酒精不耐症的人每喝一口酒,就会增加4到7倍罹患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胃癌的风险。
现场也提供15分钟快速检测,将酒精棉片贴在手臂内侧15至20分钟,以皮肤是否发红检测是否有酒精不耐症(仍需注意是否对酒精或黏胶过敏),若皮肤出现红色反应,则有70%的可能性为酒精不耐症,但需进一步基因检测确认。
陈哲宏表示,喝酒会脸红的人应尽量少喝或不喝酒,因为这类人群的癌症风险较高。他呼吁大家了解「无酒精、零酒精」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状况避免不当饮酒带来的健康问题,爱护自身健康。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饮酒过量,有碍健康。酒后不开车,安全有保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