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精准医疗、生物科技进步,新生儿全基因检测将愈来愈普及,台湾当前保险制度还未做好这场革命准备;保险法专家、荣总名医表示,若将基因检测结果应用于保险评估中,可能会衍伸「基因歧视」的问题,进而影响投保权益。
新生儿做全基因检测,目的是协助家长可以在新生儿时期了解基因组成,提前预测可能会面临的疾病风险,让健康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精准性、个别化;台湾保险法权威刘北元提醒,若将基因检测纳入核保考量,对保险风险评估所带来的衝击,可能让保险制度失去互助的精神,使保险制度的团体性面临松动。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兼健康创新中心主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肝胆胃肠科教授级主治医师吴俊颖担忧,将基因检测结果应用于保险评估中,可能会造成「基因歧视」的问题;例如,有基因缺陷的个体,即使在健康状态下,可能会面临无法购买保险或需支付更高保费的情况。
吴俊颖认为,告知个人未来可能罹患某些疾病,会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惧,特别是当医疗技术尚无法提供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方案时,这种预测性的资讯会让人感到无助和焦虑。
刘北元进一步指出,保险发展几百年下来,是人类最成熟发扬互助精神的智慧产物,基因检测对风险评估所带来的衝击,可能会让保险制度失去互助的精神;当保险制度团体性面临危机,保险费精算的大数法则在风险评估特定化、个别化已经成为可能之下,建议金管会邀集学者专家提前共同讨论对策。
根据《2023年全球基因检测市场报告书》显示,去年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达到了172.3亿美元(约新台币5,3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262.1亿美元(约新台币8,000亿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