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7月抱卵陆蟹降海释幼高峰期为17日至19日,陆蟹守护志工统计,目前累计陆蟹与寄居蟹路杀数量达1677笔,颱风后数字攀升,分析原因近日下雨后溼度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陆蟹出现在马路上机会增多,路杀事件频率随之上升,呼吁游客及居民小心护蟹。
小琉球陆蟹繁殖高峰期为农历6至8月,许多陆蟹妈妈在月圆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释幼来使命,但路上重重关卡,尤其经过环岛公路,许多陆蟹妈妈在横越马路时惨遭「路杀(汽机车辗毙)」,本周末又来到月圆陆蟹妈妈降海的高峰期。
陆蟹守护志工谢小姐指出,统计小琉球陆蟹遭路杀的情况,6月6日至7月16共有1006笔,7月17日至8月15日共671笔,原本在7月18日前后,路杀数量有下降,但颱风过后,从7月27日起数字攀升,根据岛上陆蟹守护志工的观察,主要是因为近日下雨后溼度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陆蟹们都出来「逛大街」,因此比之前更容易在马路上看到陆蟹,路杀事件频率跟着上升。
谢小姐表示,路杀热点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猪沟、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鹏管处也已开始进行一系列保育陆蟹的规画,除了在陆蟹热点立牌提醒减速,也跟岛上机车店家合作,游客租车可以看到机车上的护蟹贴纸提醒减速。另外,在游客中心也有发放可爱的护蟹贴纸,民眾可以贴在自己的机车上帮忙宣导,共同守护小琉球的生态。
陆蟹守护志工们呼吁,环岛时可以将车速降到时速30公里,车速慢可以发现陆蟹;车距保持10公尺,可以有缓衝时间避开陆蟹,减少併排,避免路杀也可以避免车祸;也请民宿跟车行帮忙口头宣导行车安全,希望夜间行驶降速30,保护游客居民安全也保护陆蟹安全;遇到陆蟹过马路,无论是护蟹过马路或导览,都要以自身及他人安全为优先。
谢小姐说,陆蟹是小琉球重要的生态资源,只要关心这个议题,不管是帮忙宣导、护蟹过马路,或是夜间骑车降速,都是能从生活中落实保育的行动,成为「小琉球陆蟹守护志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