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文山区在多数人的既定印象中是个文教区,但根据2023年的中低收入户统计,该区的中低收入户人口竟仅低于万华区,为北市第二多。有一群政大学生当初跟着学校计画去到台北最后贫民窟「安康社区」,接触到家庭功能低下的未成年少年,创办「微光盒子」台湾儿少玩心教育协会,提供一个处所让这些大人眼中的「问题儿童」有个随时欢迎他们归来的地方,默默引领这群茫然少年迎向阳光。
微光盒子于2018年创办,29岁的萧羣谕是创办人兼团长,提供一个孩童们可以活动的据点,撇去传统社福单位仅提供课辅的方式,改以「陪伴」为主。陪伴孩子们聊天玩游戏、陪他们入校「干大事」、陪伴解决突发的家庭或轻生危机;也开办餐车课程及兴趣课程让孩童参与,并与社区串连,扩大儿少与在地的互动。这里的孩子年龄落差颇大,从小一到25岁都有,协会至今已服务过至少80位孩童,他们几乎9成都来自安康社区。
曾是北市最大贫民窟内的安康社区,人口组成复杂,家庭功能低下,还有不少是单亲、身心障碍与越南华侨,暴力与毒品几乎可以说是那里的日常。萧羣谕说,声音是一个快速认识安康社区的方式,「碎玻璃声、枪声、打骂声、哭声和救护车声是安康的日常」。
萧羣谕回忆,随着进入安康社区,他发现短期的学校计画并无法真正起到什么作用,他开始在深夜街头寻找那些夜不归宿、大人眼中的「问题少年」,以朋友姿态坐下来和他们聊天,进而开始寻找据点,提供一个处所让这群青少年们有个地方可以窝着,「在他们的环境认识他是最好也最快的方式」。
萧羣谕表示,在街头上徘徊游荡的孩子们常被羡慕能有高度自由,「但在外游荡其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因为你没有地方可去」,而夜深人静更会放大身上的不堪和有家归不得的辛酸,因此协会内很多孩子的情绪稳定差、更不知道该怎么去和人建立关系,最常见的方式是用暴力与愤怒来武装自己,将自己和所有欲亲近他的人都刺得鲜血淋漓,只因「不要有期待就不会受伤」。
他说,社会上多数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孩子们永远跟不上的成绩,只要他们犯过错,彷佛他们整个人都错了,他们所有出自于防御性的逃避崩溃愤怒,在大人眼中全是过错,「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光连活着就已耗尽全力,我们也曾看过大班的孩子,垫着板凳、站在比自己还高的瓦斯炉前煮饭,不是因为兴趣,因为他不煮他就会饿死,你要他们怎么去社会化、怎么学会情绪稳定、怎么知道和人建立关系?」
对萧羣谕来说,微光盒子的创立是想建立一个为孩子们遮风避雨的场所,一个告诉他们「犯错不代表你整个人都错了」、一个不去评价他的行为、一个永远有人在的地方,让这群连活着都很难的孩子有时间愿意将曾受过的伤具象化,从而提高耐挫力与社会接轨。
他说,曾有过孩子成年后始终无法好好做一份工作,总是三天两头就辞职,真的和他们聊过后才找到症结点,「店长看他的眼神很像他爸要打他之前的眼神」,儘管无法接住每一个受伤的孩子,儘管微光盒子几乎每一年都游走在破产边缘,但只要微光还能存在的一天,萧羣谕就想继续陪伴在孩子们的身旁,告诉他们「没关系,我陪你一起」。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