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企业组织意即水稻自田间收割,到成品运输等过程的生产供应链。农业部臺中农改场针对水稻企业组织,进行碳盘查,以掌握水稻产业链的碳排放情况。结果显示,水稻田间直接排放的占比低到不超过1成,但其他的间接排放却高达65.29%,包含原料、成品上下游生产运输等。将据此建议后续优先可行的减碳策略,以促进农企业迈向低碳永续的经营目标。
水稻为国内生产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协助农企业接轨减碳趋势及ESG永续发展责任,农业部臺中区农业改良场与中部地区水稻企业合作,盘查碾米厂组织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热点。
臺中农改场指出,温室气体盘查涵盖3类,包括范畴一:直接排放包含机具燃烧之固定排放、车辆运转之移动排放、冷媒与化粪池之逸散排放等;范畴二:能源间接排放;范畴三:其他间接排放包含原料、成品上下游生产运输等。藉由调查特定期间企业边界内上游生产、下游运销及企业营运过程,盘查问题与寻求解决对策,从而改善经营管理策略或更换产线机具,以降低农业碳排放。
中部地区水稻面积约6.7万公顷,占国内总面积30%,臺中农改场优先与水稻企业合作盘点组织碳排放源,企业除了自有农地与碾米厂,亦有与农友契作生产优质稻米。经盘查后发现直接排放占9.16%,能源间接排放及其他间接排放分别占25.55%与65.29%。
臺中农改场指出,其中直接碳排因子以稻谷烘乾过程使用燃油产生之固定排放为最高,占直接排放约50%,建议若更换燃油型稻谷烘乾机为粗糠型机种,可节省90%以上的柴油用量。
其他间接排放的契作农地经营管理,占总排放量之59.37%,臺中农改场建议,若採用乾湿交替灌溉、合理化施肥及适时採收方法,可减少每公斤白米排放0.63公斤的二氧化碳当量;若以680公顷契作面积计算,每年约可减少4,00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相当于10.3座大安森林公园的贡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