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报告,结核病在2023年取代COVID-19成为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分析,可能与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封城,造成卫生体系崩坏,导致追踪病人无法获得治疗、筛检率大幅下降,才导致全球失控。不过台湾疫情期间,未曾经歷此特殊现象,仍会持续扩大找出潜伏感染者,目标让我国结核病发生率,由2005年的每十万人口73人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每十万人口28人。
罗一钧认为,新冠期间因为封城措施,导致追踪病患没有办法获得妥善的治疗和追踪,也无法支持结核病的筛检,导致资源不足国家筛检率大幅下降,是全球失控原因。
台湾部分,罗一钧表示,国内在2021年~2022年疫情期间有短暂时间,民眾因不敢就医减少筛检,筛检量下降,不过已从2023年开始回升,并没有像其他国家明显受到影响失控。
若全球疫情严重,是否会因此增加境外移入个案?罗一钧表是,目前境外个案中结核病仍是少数,目前还是以本土疫情的控制为优先,但会密切注意邻近国家,尤其邻近国家结核病有多重抗药性比率远比台湾高很多,因此针对移工入境与定期健康检查,结核病筛检绝不会放松。
对于WHO全球结核病防治策略,强调持续透过治疗潜伏结核感染者,加速降低结核病发生率,罗一钧表示,我国结核病发生率由2005年的每十万人口73人(1万6472人)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每十万人口28人(6584人)。且目标持续定为,2035年每十万人口小于10人目标,即每年新案小于约2340人稳健迈进。
罗一钧表示,为加速达成2035年消除结核目标,自2008年起推动LTBI检验与治疗计画,由结核病接触者优先执行,并自2017年起逐步扩大推动至山地原乡、长照机构住民与工作人员、矫正机关收容人与工作人员、来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新住民、以及风险较高的共病族群(包含:爱滋感染者、洗肾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免疫不佳或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
2023年约有近12,000人接受LTBI治疗,有效避免未来1,100人结核病发病。今年起更大步扩展,为因药瘾而接受替代治疗者提供LTBI检验与治疗服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