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伯大尼之家创办人挪威宣教士苏超生,儿子苏但以理日前从挪威飞越万里,回到台湾探望当年与他一起成长的院生,苏但以理6年前也曾回到台湾,与小儿麻痹好友王燕琨一起潜水,大家聊起儿时的点点滴滴相当开心。伯大尼之家则表示,目前院方人力严重缺工,超过100位特殊儿等待收养,苏但以理也呼吁大家,加入照顾台湾儿的行列。

屏东伯大尼之家是1963年由苏超生牧师所创办,早期收容、教养罹患小儿痲痹的孩子,目前则收养孤儿及身心障碍者,院内有117位院生。今年68岁的苏但以理回忆说,1965年9岁时母亲带着他和姐姐搭乘货轮两个月才来到台湾,与当时的院生一起生活和游戏,留下了许多快乐的回忆,伯大尼的生活也给他很大的影响,后来从事记者工作,到世界各地报导了许多类似的感人故事。

苏但以理说,他小时候在田野间看到许多蛇,捕捉之后当宠物饲养,最大1只长到2米60公分,宠物蛇死亡后将它制作成标本带回挪威;17岁多的时候交了一个原住民女友,那个年代台湾人多早婚,女友父亲希望他们结婚,结果因为他母亲反对作罢,差点成为台湾女婿。

苏但以理(右起)回到伯大尼,与第1代院生王燕琨、麦章生逛园区。(罗琦文摄)
苏但以理(右起)回到伯大尼,与第1代院生王燕琨、麦章生逛园区。(罗琦文摄)
伯大尼之家园区内养羊,贩售羊乳增加收入经费,苏但以理(左)与伯大尼之家总督导李韵珊(右)动手喂羊。(罗琦文摄)
伯大尼之家园区内养羊,贩售羊乳增加收入经费,苏但以理(左)与伯大尼之家总督导李韵珊(右)动手喂羊。(罗琦文摄)
苏但以理抱着园区内养的小羊。(罗琦文摄)
苏但以理抱着园区内养的小羊。(罗琦文摄)
屏东伯大尼之家创办人之子苏但以理(中)回到伯大尼,院生热情拥抱。(罗琦文摄)
屏东伯大尼之家创办人之子苏但以理(中)回到伯大尼,院生热情拥抱。(罗琦文摄)
苏但以理(中)6年前也曾回到台湾,与第1代院生王燕琨(右)到垦丁潜水。(王燕琨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苏但以理(中)6年前也曾回到台湾,与第1代院生王燕琨(右)到垦丁潜水。(王燕琨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苏但以理(左)与第1代院生王燕琨(右)射击打靶。(王燕琨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苏但以理(左)与第1代院生王燕琨(右)射击打靶。(王燕琨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挪威宣教士苏超生(右)带着一家人到台湾创办伯大尼之家。(伯大尼之家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挪威宣教士苏超生(右)带着一家人到台湾创办伯大尼之家。(伯大尼之家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挪威宣教士苏超生牧师夫妇创办屏东伯大尼之家。(伯大尼之家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挪威宣教士苏超生牧师夫妇创办屏东伯大尼之家。(伯大尼之家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当时第1代院生王燕琨与麦章生听到苏但以理回到伯大尼之家的消息,20日特地赶来聚会,聊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相当开心。院生们也以歌舞欢迎3人,还有几位院生亲手画了苏但以理的画像,让他相当感动。

晶雕艺术家王燕琨1岁罹患小儿麻痹,小时候因家里穷困,父母将他送到屏东的伯大尼之家收容,苏但以理对他影响深远,伯大尼更教会他独立及面对种种挑战。他开玩笑说,也许是因为国小毕业就开始当学徒工作,没有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而「苏哥哥」热爱生活、思维跳跃,以及不同文化的碰撞,让他也热爱挑战,虽然坐着轮椅行动不便,但是却热爱户外活动,骑机车环岛、潜水、溯溪、野营、攀岩、高空跳伞,还拥有潜水证照,「苏哥哥」6年前回来台湾,他们还一起去潜水、射击打靶。

麦章生在4岁多时,苏超生牧师教导父亲木工,他也因而到伯大尼之家,见到「苏哥哥」也是相当开心。

苏但以理和王燕琨、麦章生在伯大尼之家总督导李韵珊陪同下参观园区,对于伯大尼之家许多生活环境的改善非常欣慰。他说,如今从挪威来看老朋友并不遥远,坐飞机不到20个小时,希望台湾人也能发现,照顾台湾憨儿的路并不遥远,这份爱与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可以承担的。

李韵珊说,目前还有100多位特殊儿排队等着进入伯大尼之家,但是目前院方人力严重缺工,预估至少短缺30位工作人员,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团队一起照顾这群需要帮助的孩子,一个孩子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这样可以提100多个家庭的生活品质。

#伯大尼之家 #苏超生 #苏但以理 #挪威 #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