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安部解读,何为「眾包窃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将情报搜集任务分解,利用有关眾包模式平台广泛招募人员,派发资讯搜集任务,再将个体搜集的零散资讯数据分析整合,最终完成窃密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因依托合法互联网平台,并将窃密任务分解,「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使得多数眾包平台及任务参与者难以辨别任务背后真实企图,眾包模式使远端窃密更具偽装性、隐蔽性。陆国安机关发现,个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藉此大肆搜集陆海洋水文、矿产分布、能源储备、高精度地理资讯等敏感性数据,对陆国安造成危害。
大陆国安部分析,哪些行为易为「眾包窃密」?
——敏感点位资讯搜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假借软体发展为由,在「眾包」平台发布资讯数据徵集任务,要求参与者安装其开发的专业地理测绘软体,并到指定点位上传数据即可获取相应物质奖励。其指定点位往往涉及陆敏感涉密场所,眾人多角度数据上传将威胁敏感点位资讯安全。
——搭建去中心化数据搜集网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利用眾包模式,向参与者提供相关物联网设备,要求参与者自行架设,企图运用无线通讯和区块链技术搭建点对点的无线网路,让所有参与者成为网路营运者之一,这样参与者本人及其所搜集的资讯数据均上传至该网路。因其网路覆盖面较大、匿名性较强、物理真实性较好,可能构建去中心化情报资讯搜集网路。
大陆国安部称,哪些人员易被「眾包邀约」?
——敏感区域周边人员。在军事禁区、重点实验室等敏感涉密区域周边工作、生活人员,日常活动范围靠近涉密场所,有机会观察人员出入、设施布局,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透过眾包平台针对性地诱使他们提供看似平常却可能危害国安资讯。
——科研学术群体。大专院校师生、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因身处技术创新前沿,能接触到未公开科研成果、学术数据、实验数据等。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会在特定眾包平台,透过提供研究资金、资讯交流等名目,有针对性地诱导分享敏感资讯数据。
——网路活跃群体。针对频繁活跃于各类网路社交平台、求职网站的人员,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会在网路上发布「高薪兼职」「资讯採集」等,诱使该类群体接受相关数据搜集任务,为其搜集情报提供便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