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日对大陆半导体产业祭出第三波围堵措施,针对140家大陆企业实施出口限制,《南华早报》撰文示警,大陆的半导体发展面临更多阻力,目前在微影制程(lithography)、离子植入(ion implantation)和涂布显影设备(coater-developers)自主比率低于5%

《南华早报》分析美国第三波科技管制威力,美国商务部针对24种晶片制造设备祭出出口管制,并将涉及晶片领域的140家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受影响的设备范围包括蚀刻、晶圆清洗、离子植入、量测与检测等领域,这些领域目前大陆高度依赖进口。

分析大陆晶片状况,目前大陆生产的光阻剥离剂80%为本土制造,但在蚀刻、薄膜沉积、晶圆清洗等制程,国产化比例不到30%,在微影制程、离子植入和涂布显影设备等领域的自主率更低于5%。

北京安邦谘询分析师陈力认为,美国新管制措施将遏制大陆半导体发展,短期内造成供应短缺,不过3至5年后可望改善,目前大陆半导体制造设备仅约35%为本土制造,预计明年本土化比例可提升至50%。

陈力指出,大陆企业可尝试透过购买或储存第三国货品规避制裁,但挑战仍大,因厂商库存有限,出口许可证也多有有效期限,续签可能困难,若出口管制进一步升级,许可证恐被吊销。

知名半导体专栏作家高灿鸣(Tim Culpan)则认为,检视过去15年大陆半导体设备的产量与需求变化,2023年大陆设备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3.2%,但大陆对于半导体设备的需求,一口气高达全球市场的34.4%,两者差距相当大,显示大陆要能达到自给自足还有一段差距。

文章来源:南华早报
#晶片 #半导体 #晶片管制 #中国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