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近来除了《选罢法》、《财划法》等3法激起朝野大乱斗,攸关全国65岁以上民眾权益的《老人福利法》,以及和家庭照顾需求有关的《就业服务法》,因部分立委提案修法,可能衝击越来越脆弱的少子化社会结构,甚至激起严重世代对立。
先是不论贫富免缴健保费,光这一点就让每天辛苦工作的受薪阶级相当感冒,卫福部、医界团体疾呼反对,「毕竟健保每个人都用得到」,更何况纳入对象有不少退休族群,「其实有能力负担保费」。
近来又包括享半价优惠的高铁敬老票,考虑开放必要陪伴者比照(半价)办理。由于现行优惠多採交叉补贴,也就是由全票来分摊票价,一旦扩大半价适用对象,首先衝击的就是票箱收入。
台湾高铁公司不讳言,因人口结构演变,半价敬老票比例逐年成长,以2024年为例,已占搭车乘客8.3%、648万人次,短收金额约57.7亿元。如果翻倍,短收金额恐破115亿元。
还有赶在今年最后一天三读通过的《就业服务法》修正,未来80岁以上长者免「巴氏量表」评估,可直接聘请外籍看护。「巴氏量表」虽不是每个家庭的标配,但每个家庭都有机会遇到,修法后大量需求涌入,供需市场立刻失调,反而衝击真正有需要的家庭。
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照顾长者有其必要,「使老有所终」更应是努力目标。问题是社会资源就这么多,兼顾老人生活品质的同时,难免产生排挤效应,搞到「壮无所用、幼无所长」,恐非国家之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