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冷气团持续发威,但最冷时刻还没到,预估下周一(13)日平地可能出现5度左右的极端低温,台北有达寒流的机率。对此,肾臟科医师林轩任表示,天冷易发生猝死事件,除了三高、肾臟病,以及65岁以上族群要小心外,体重太轻的人,由于脂肪少,对低温抵御力较差,也该留意身体状况。

医师林轩任在个人粉专发影片指出,气温低会让人感到头痛,此时血管会收缩,血压就可能偏高。假如本身有血管狭窄的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臟病患者,一旦血管收缩,血流会直接减少,导致心臟、脑部供血不足时,即恐发生猝死憾事。

林轩任接着提及,日前遇到一名患者,主诉胸口闷、如被石头压着的感觉,症状已经持续1~2天。结果检查就发现,心肌酵素很高,诊断是急性心肌梗塞,但为时已晚,没办法紧急做心导管治疗,最后就不幸罹世。

林轩任强调,天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4大族群更不能轻忽。首先是长者,年龄在65岁、甚至是75岁以上的人,对于气温变化会比较敏感;其次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为动脉硬化跟狭窄的主要族群,只要气温一变化,心、脑血管或其它问题都容易发作。

再来是体重太重或太轻的患者,林轩任说,其中体重太轻代表脂肪层变得很少,对于气温下降的抵御力也会比较差。最后是肾臟病患,根据研究统计,气温每下降10度,死亡率会上升,值得注意。

林轩任提醒,天冷确实做好保暖措施,才不会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大起大落;同时,也要尽量保持运动习惯,让血管维持弹性。另外,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好好控制、按时服药,才能从根本减少动脉硬化的机率。

关于天冷保暖,重症专科医师黄轩曾指出,不少病人,在猝死前几乎没有保护耳根和脖子,似乎把四肢都包好就算有保暖。实际上,耳根薄、缺少体内厚脂肪增暖;脖子则集中脑袋和身体许多细小的交感神经和血管,只要一条围巾和耳罩就能保命,却往往被忽略。

#寒流 #猝死 #保暖方法 #猝死族群 #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