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将近,家家户户经常年菜吃不完,放进冰箱再取出加热,却让自己陷入食物中毒的风险。食药署提醒,7°C到60°C是「危险温度带」,细菌会快速繁殖,吃不完的食物务必尽速冷藏或冷冻保存,而且冰箱建议不超过八分满,以免影响内部温度。

国内去年发生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检方昨天侦结,因为店内粿条未妥善冰藏保存,导致产生邦克列酸毒素致命,依过失致死罪起诉5人。食药署代理署长林金富表示,根据起诉书,该食材在常温下存放了63小时,这是很危险的。

食药署提醒,7°C到60°C是「危险温度带」,细菌会快速繁殖,吃不完的食物务必尽速冷藏或冷冻保存。(王家瑜摄)
食药署提醒,7°C到60°C是「危险温度带」,细菌会快速繁殖,吃不完的食物务必尽速冷藏或冷冻保存。(王家瑜摄)

林金富指出,邦克列酸中毒有三个要件,首先要存在唐菖蒲伯克氏菌,环境温度落在7°C到60°C,且存放时间足以让细菌孳生并分泌毒素,只要其中一项不存在,就可以打破这样的机制。由于肉眼看不到细菌,可以掌握的是温度,建议食物加热时要高于70°C,也就是煮水时会冒烟的程度,全程冷链运输也很重要。

马偕医院营养医学中心技术主任蔡一贤表示,细菌在7°C到60°C环境下会快速繁殖,又称为「危险温度带」,因此菜肴復热务必高于60°C,且復热之后也要尽快食用;建议復热以1次为限,或是先分装好再放进冰箱,每次取出自己需要的分量復热,以免多次冷热循环之下,不仅营养素都被破坏殆尽,也会大幅增加细菌孳生风险。

根据2023年统计,食品中毒原因第一名是诺罗病毒,其次是仙人掌杆菌和沙门氏杆菌。食药署食品组副组长萧惠文说明,任何年龄层都可能感染诺罗病毒,潜伏期约24到48小时,会出现噁心、呕吐、腹泻、腹痛,可能伴随发烧、肌肉酸痛、疲劳。

「一人中奖,全家共享!」林金富强调,乾洗手产品对诺罗病毒没有用,如厕后、吃东西前务必用肥皂洗手;虽然食用贝类讲求鲜甜,但最好避免生食,例如蛤蜊等水产品开壳后,建议再烹煮5分钟,确保彻底煮熟。

蔡一贤也提醒,买回来的食材应先分成每餐使用的分量,分别放入冰箱;生熟食使用的砧板、刀具务必分开,避免互相污染,煮食可以一边搅拌,确保食物完全加热;冰箱也不是全部塞满 ,建议装六分满,冷度是最足够的。

#年菜 #加热 #食物中毒 #细菌 #冰箱